作者:多半

编者按
今年9月,西贝餐饮因“预制菜风波”陷入一场公关危机,创始人贾国龙与网红罗永浩的公开对峙让预制菜再次成为舆论中心,也对餐饮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该事件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商业逻辑与消费心理的巨大裂痕,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后风波时代,餐饮行业将何去何从?为此,首席消费官策划了系列专题,聚焦餐饮行业变革,围绕西贝风波之后,对行业、企业的应对举措进行深度解析与报告。
此为第2篇文章,旨在梳理餐饮企业在增长放缓、预制菜带来的信任危机等压力下采取的解决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效果和利弊,以期为行业与企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经验。
近期的“预制菜争议”掀开了餐饮企业发展难题的一角。
当餐饮企业面临增长放缓、成本增加等压力,预制菜可能是“降本增效”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消费者不买账却让餐饮企业陷入“尴尬”境地,同时面临信任危机。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一大批餐饮企业开始寻找突围方式,比如直播、溯源。
借此机会,主打“现制”的餐饮企业可以直观地展现制作过程,而使用“预制菜”的餐饮企业也可以实现透明化,他们在重建消费信任的同时或许还能为线下门店引流。
预制菜争议折射出餐饮企业转型难、发展难
现在的餐饮企业已经不复曾经的“躺赚”生活,竞争有增无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累计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996亿元,同比增长 3.6%。不过中国烹饪协会分析称,2025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限上餐饮收入增速同比分别下降3.6%、2.0%,增长动能减弱。
这意味着国内的餐饮企业正面临着收入增长缓慢、成本压力增加等挑战,降本增效成为不少餐饮企业的共同选择,使用预制菜就是解决办法之一。
然而从前段时间的“西贝预制菜”风波来看,消费者还不太买账,他们主要还是在安全、健康、新鲜等方面存在顾虑。
作为一个政策端推动、企业端常用的品类,“预制菜”尚未在餐饮市场真正普及,而这次的“预制菜风波”其实也反映出当下餐饮企业在转型发展时遇到的难点。
在餐饮企业看来,满足现有的预制菜标准使用“预制菜”无可厚非,对于提升出餐效率、菜品标准化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都有帮助。但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担忧可能会影响餐饮企业的使用,毕竟如果因为使用预制菜造成了客户流失反而得不偿失。
其实消费者吐槽“预制菜”,很多时候是因为产品体验和消费体验出现了问题,比如部分餐饮企业打着现制的旗号却用预制菜制作,而使用预制菜制作的菜品口感不佳。因此,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餐饮企业能否做到“所见即所得”,这将是打破消费偏见的重点。
在这场风波之后,已经有不少餐饮企业给出了应对方式——直播,“巧借东风”展现菜品制作的真实面貌,又成功吸引了一波流量和关注。
大批餐饮企业开启后厨直播
现在提起直播,早已不只是大众印象中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拓展至电商直播、知识直播、文旅直播等多元业态。而餐饮企业也早已加入到了直播大军中,《2023抖音生活服务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抖音平台直播交易额同比增长5.7倍,其中餐饮行业的直播热度较高。
之前餐饮企业可能主要开展低价促销直播、免单直播、联名直播等,但是在“预制菜风波”之后,后厨直播则成了新的关注点。
据羊城晚报报道,9月12日,大米先生宣布全国门店突破1000家后,在抖音开启后厨直播,并邀请九城店铺连麦PK“谁的锅气足”。这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340万,最高在线人数超10万,还带动了约1.1万单成交量。
老乡鸡开通了“老乡鸡中央厨房”和“老乡鸡餐厅后厨”两个实时监控直播间,表示欢迎大众参与云监工。七鲜小厨开放了24小时后厨直播,消费者可通过京东外卖APP进入七鲜小厨门店观看现炒直播。董家大院则将镜头对准厨师,网友可以在线观看菜品的制作过程。

(来源:老乡鸡直播间)

(来源:董家大院直播间)
显然,一大批餐饮企业另辟蹊径,纷纷将镜头对准了后厨。从连锁餐饮到街头小店,都在用最直接的方式回应消费者的疑虑。实际上,后厨直播不仅是展现餐饮企业究竟是“用预制菜”还是“现炒现做”的一种直观方式,还能为餐饮企业带来新的流量。在消费者“新鲜”“现制”的需求下,“锅气”更容易增加爆点。
看似简单的后厨直播,正在用朴素原始的方式,如厨师、灶台、炒锅、材料等重拾消费信任,也能印证餐饮企业的菜品宣传是否一致。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现炒还是预制一目了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餐饮企业如果只是想要抢占直播流量,但是对后厨管理不够严格的话,恐怕会成为“大型翻车现场”,反而带来新的问题。
餐饮企业如何重建信任和创新突围?
其实引发此次“预制菜争议”的关键在于出现“信任危机”,餐饮企业的菜品宣传与消费者的实际感受不一致,让“预制菜”本就不稳固的市场地位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而通过后厨直播,餐饮企业直接将“锅气”搬进了直播间,除了透明化展现消费者所关注的制作过程之外,还有机会带来线下引流。
在后厨直播间里,不乏一些“求店铺具体地址”“准备去线下打卡”的评论,意味着线上观看直播逐渐转化为线下消费行动,这对于线下客流量减少的餐饮企业来说是个新的机会点。
另外还有一些餐饮企业启动了食材溯源,让消费者可以真实看到从食材来源到登上餐桌的闭环,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比如左庭右院开设的鲜牛肉溯源探索日,公开邀请消费者前往自家屠宰场走访参观,可以看到从活牛到分割的各个环节,新京熹则是在做食材溯源直播,透过直播呈现食材种植、鲜运的过程。
即便是使用“预制菜”的企业,同样可以围绕直播、溯源展开。很多消费者无法接受预制菜,主要还是对其安全、品质等抱有疑虑,借此机会可以进一步增加信任度和好感度,也能推动“预制菜”更好地普及。
比如现在很多餐饮企业使用的是中央厨房加工之后的半成品,这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其实是属于“预制菜”范畴的。为了打消消费者的疑虑,或许可以尝试邀请行业专家、消费者走进中央厨房,让他们亲眼目睹从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到包装运输的全过程,用严格的标准、先进的设备、规范的操作来证明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除此之外,餐饮企业在线下门店还可以提供“预制菜”试吃服务,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口味和口感,同时根据他们的反馈不断做出改进。
通过这些方式,餐饮企业可以在消费场景、互动方式上进行创新,不仅契合“透明化”需求,而且有助于突出重围。在扩大门店影响力的同时,还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尝鲜和打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或许也为饱受“预制菜”争议,以及面临发展压力的餐饮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