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行者

曾经被拿来调侃的“万物皆可出海”,正在出海热潮下,一步步变成现实。

受贸易技术发展、全球供应链完善以及政策红利推动,国内跨境电商行业正在疯狂生长,有数据显示,国内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在2023年就已达到2.38万亿元,而且这种高增长还在继续。

与此同时,大量玩家也涌入跨境电商行业,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电商巨头入局或加码,国内跨境电商赛道正变得愈发拥挤。巨头激起的鲶鱼效应,不仅刺激整个行业提质升级,也加剧着市场竞争,跨境电商行业格局正在重塑。

有人乘风而起,有人黯然离场,一场变革正在酝酿。

从B2B到B2C,2万亿元超大市场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电子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电商物流及异地仓储送达商品,从而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中国跨境电商起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

早期,国内跨境电商主要以以B2B信息展示和撮合为主。在B2B模式下,企业运用电子商务以广告和信息发布为主,成交和通关流程基本在线下完成,本质上仍属传统贸易。

国内跨境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就是以B2B业务起家。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最初,只是将中国企业的产品信息向全球客户展示,定位于B2B大宗贸易,买方通过阿里巴巴平台了解到卖方的产品信息,然后双方通过线下成交。

进入2004年,虽然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平台开始摆脱纯信息黄页的展示行为,将线下交易、支付、物流等流程实现电子化,逐步实现在线交易,但本质上仍是B2B模式主导。

B2B交易占主导的现象一直持续到2015年。数据显示,2015年,在中国跨境电商交易模式中,B2B模式交易额占比达到88.5%,占据绝对优势,B2C模式交易额仅占比11.5%。

此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供应链的完善以及出口政策的刺激,国内跨境电商开始向B2C模式主导转变,并由此催生了众多B2C型跨境电商企业。

行业知名的“华南城四少”——傲基、有棵树、通拓、赛维时代,都主打B2C模式,且都是乘着跨境电商B2C的东风崛起的。

比如其中的傲基,定位于专注提供高质量家具家居类产品的品牌运营商及出口物流服务商,主要通过亚马逊、沃尔玛、Wayfair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

早在2017年,傲基就实现营收37.37亿元,同比增长 68.48%,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82.94%。2015年公司还开始冲刺资本市场,于当年11月挂牌新三板,成为首家国内直接上市的跨境电商公司。

被誉为A股市场跨境电商板块“广东第一股”的赛维时代,向全球消费者销售服饰配饰、运动娱乐、百货家居等产品,于2023年7月12日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2023年,赛维时代继续发力,实现营收65.64亿元,同比增长33.7%;实现利润总额3.9亿元,同比增长84.47%。而在十年前,赛维时代营收仅有约2500万元。

反观敦煌网,作为中国首个一站式跨境出口B2B电商平台,经销商、买家和卖家都是中小微企业。2018年、2019年、2020年,敦煌网营收分别为1.18亿美元、1.79亿美元、2.3亿美元,利润分别为-5036.5万美元、-672.3万美元、608万美元,其中有两年亏损,和傲基差距很大。

B2C模式大大激活了市场。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已达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根据《“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46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将达17万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将达2.5万亿元。

参与的企业数量也水涨船高。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国内现存与跨境电商相关的企业近2万家,其中,2024年1月~4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2400余家,比2023年同期上涨29.5%。

巨头搅局,行业分化明显

众多玩家涌进赛道,尤其是近两年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电商巨头进入跨境电商行业或加码跨境电商业务,行业格局大变。

首先是巨头效应。Shein、TikTok、速卖通、Temu被称作“出海四小龙”,毫无疑问他们处在食物链的顶端,是行业最亮的星,且呈强者愈强之势。

速卖通全名“全球速卖通”,隶属阿里国际商业数字集团,是阿里巴巴旗下面向国际市场打造的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23年自然年,阿里国际商业数字集团第一季度营收185.41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季度为221.23亿元,同比增长41%;第三季度为245亿元,同比增长53%;第四季度为285.16亿元,同比增长44%。全年高速增长。

Temu是新晋电商巨擘拼多多推出的跨境电商平台,虽然直到2022年9月拼多多才正式推出了海外版Temu,但增速炸裂。拼多多财报显示,在主要由Temu拉动的拼多多“交易服务收入”板块,2021年营收47.242亿元,2022年增长到87.966亿元,2023年飙升至402.1亿元,三年间增长了7.5倍。

其次是行业分化。国内跨境电商发展到今天,已经沉淀了相当数量的玩家,但随着行业变革提速,优胜劣汰也在悄然进行。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跨境电商上市企业共有14家,包括安克创新、赛维时代、华凯易佰、致欧科技、乐歌股份等。2023年,这些企业的业绩表现明显分化,有老玩家退场,也有新秀崛起。

具体来看,2023年,安克创新、赛维时代、华凯易佰、致欧科技、乐歌股份、兰亭集势等6家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均增长。安克创新营收175.07亿元,增长22.85%,净利润16.15亿元,增长41.22%;赛维时代营收65.64亿元,增长33.7%,净利润3.36亿元,增长81.62%;华凯易佰营收65.18亿元,增长47.56%,净利润3.32亿元,增长53.08%。

营收和净利润“双跌”的企业有4家:跨境通、子不语、有棵树和浔兴股份。其中跨境通营收66.16亿元,下滑8.8%,净利润-0.0969亿元,下滑153.98%;子不语营收30亿元,下滑2.6%,净利润-2.66亿元,2022年盈利1.11亿元;有棵树营收、净利润分别为4.64亿元、-4.85亿元,分别下滑40.01%、32.1%。

其余4家,要么营收增长、净利润下滑,要么营收下滑、净利润增长。

曾经,“华南城四少”并驾齐驱,如今,再也不能等量齐观。

赛维时代是上述双增长的6家企业中唯一的“华南城四少”成员。赛维时代全名“赛维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2021年至2023年营收55.65亿、49.09亿、65.64亿,净利润3.48亿、1.85亿、3.36亿。公司在2023年上市。

有棵树全名“深圳市有棵树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业绩“双跌”,公司曾经年营收40亿,如今缩水至不足5亿元。

同属“华南城四少”的通拓科技也命途多舛。2017年,通拓科技以29亿元的价格被浙江上市公司华鼎股份收购,但很快又受到亚马逊“封号潮”冲击,通拓科技多个品牌涉及的店铺被亚马逊暂停销售、资金被冻结,业绩也难言乐观。近期,市场又再次曝出华鼎股份拟将通拓科技转让给上市公司华凯易佰。

新玩法、新模式、新趋势

市场格局的分化只是表象,真正推动国内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是潜藏在内部的跨境电商新玩法、新模式和新趋势。

正如上文所言,跨境电商总的发展趋势是从B2B模式主导向B2C模式主导演进,直接面对消费者后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商品丰富、服务升级。

早期的跨境电商商品主要是服装、食品、化妆品等,如今生鲜食品、家居用品、保健品等也被囊括其中。除了商品的丰富程度提升,个性化也是一大趋势,比如服装、家居用品和电子产品的定制。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定制化商品在全球跨境电商市场的份额正在逐年攀升,2023年全球定制化商品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美元。

消费需求升级倒逼品牌服务升级,除了以前的代工、贴牌,商家自创品牌增加,给到海外消费者品牌体验的同时提升盈利水平。

近年来,主营服饰业务的赛维时代不断加大跨境品牌打造。赛维时代在年报中表示,2023年,公司跨境出口电商业务销售量增加32.26%,主要系2023年品牌业务扩展、细分类目市场占有率提升所致。

赛维时代认为,随着出口跨境电商规模与流量优势逐步建立、国内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完善及国家对新质生产力的关注和支持推动,跨境电商出口“品牌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乐歌股份2023年营收39.02亿元,同比增长21.61%,净利润6.34亿,同比增长189.72%。关于增长原因,乐歌股份提及,主要得益于海外仓业务保持高增长、自主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等。

虽然深陷亏损,子不语在财报中也强调了向品牌运营转型,对未来发展提出的五条策略中,包括要加大品牌投入、拓展更多销售渠道。

模式升级,也是国内跨境电商演化的一大方向。这主要表现在跨境电商平台型企业上。

纵观国内跨境电商平台服务模式发展,总体上经历了简单的信息展示、全面的大包大揽、灵活多样可选择的过程。总的趋势是服务越来越丰富,模式越来越灵活,给到商家的选择性越来越多。

从去年开始,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纷纷上线“半托管”模式,由之前的“全托管”模式过渡到“半托管”或“半托管”+“全托管”模式。

全托管模式下,运营、销售、运输、售后等绝大多数环节均由平台承担,商家只需专注生产。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灵活性不足,尤其是难以满足中小商家的需求。半托管模式下,平台下放给了商家更多权利和自由,尤其对提供个性商品及服务的卖家更加友好。

与此同时,诱人的市场红利也吸引着更多玩家入局。除了“出海四小龙”,“华南城四少”以及其他上市公司等玩家,大型商品流通市场也进入国内跨境电商行业,或者加大对出海的投入。

2023年,跨境电商业务成为义乌小商品城重要的业绩增长点。数据显示,义乌小商品城2023年营收约113亿元,同比增长48.3%,净利润26.76亿元,同比增长142.25%。背后是,2023年,三分之一的义乌新设电商主体在开展跨境业务,义乌跨境电商实现交易额1211.6亿元。

感受到业绩压力后,同时受跨境电商红利吸引,海宁皮城、轻纺城在财报中披露,正在积极加速推动线下市场与线上融合,构建电商生态。

可以想象的是,随着全球消费复苏、政策红利推动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完善,跨境电商市场红利将继续释放。与此同时,随着入局玩家越来越多,这一赛道也将变得愈发拥挤,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届时,成为“出海新王”,将更加困难。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