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东耳

唇亡齿寒。

每日优鲜陷入债务危机,叮咚买菜也备受关注。

2022年9月,叮咚买菜宣布阶段性盈利,然而,却不得不向厦门用户告别了。而自2021年5月进入厦门,叮咚买菜厦门站首批设立30个前置仓起,仅仅过去了1年多。

9月底,叮咚买菜厦门站通过APP发布了一份公告,叮咚买菜厦门站将于10月8日16时停止服务,即日起,如果用户的账户充值余额还未消费完或绿卡会员还未到期,可在APP的“客服和帮助”入口,联系客服协助退款、退卡。

事实上,除了厦门,叮咚买菜2022年来已经陆续退出了多个城市。一边是宣布实现阶段盈利,一边却是大面积撤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叮咚买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叮咚买菜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叮咚买菜为何撤退

虽然宣布十一假期后停止服务,但事实上,很多厦门的消费者已经无法使用叮咚买菜了。

9月底,某些厦门的叮咚买菜用户开始在叮咚买菜上疯狂抢购商品,而这并非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做准备,而是叮咚买菜在疯狂打折,商品折扣力度达到6-7折,且不少商品已经售罄。

但很快就有人称,这可能是因为叮咚买菜“倒闭了”,并表示“下班路过,他们配送员很少,估计分拣的人也很少”。有用户因订单迟迟未配送向客服询问,得到的结果也只是会加大运力。随后便是叮咚买菜正式宣布关闭厦门站的通知。

不少厦门人对叮咚买菜的退出感到惋惜,有厦门的生鲜电商用户表示,叮咚买菜退出后就又回到了朴朴超市一家独大的时候了,相对于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的配送速度似乎没那么让消费者满意。

但配送速度并没能帮叮咚买菜建立起坚固的壁垒,叮咚买菜与朴朴超市在厦门的竞争也以叮咚买菜的退出告一段落。

与叮咚买菜此前大规模铺开不同,据新浪厦门的报道,朴朴超市当前的业务范围只有广州、深圳、福州、厦门、武汉、成都6个城市,其中福州正是朴朴超市起家的地方,叮咚买菜也曾想进入福州市场,但在装修了几个仓之后就停止了。

除朴朴买菜这个福建本地的生鲜电商平台外,厦门当前主要的生鲜电商玩家还有美团买菜、永辉超市等,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既没有长期积累的用户基础,也没有美团买菜、永辉超市这样的大平台做支撑,叮咚买菜要攻占闽南市场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靠加强终端服务自然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

但除此之外,叮咚买菜的退出也有其他原因。前期激进地扩张弊端已经显现,如今互联网早期烧钱抢市场的打法已经越来越失灵,相对于积极扩张,如何尽快实现盈利已经越来越成为叮咚买菜的首要问题。

采用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退出仅运营了1年多的厦门,看起来很亏,但和难以覆盖的亏损相比,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长三角市场成为叮咚买菜的盈利希望

在刚刚过去的中报季,生鲜电商行业发生了两个重大事件:

一个是某上市生鲜电商平台“爆雷”,一个就是叮咚买菜宣布单季度盈利。

二者如此鲜明对比,到底背后发生了什么?

叮咚买菜财报显示,2022财年第二财季,叮咚买菜GMV同比增32.3%至71.15亿元;总收入同比增42.8%至66.34亿元;非GAAP净收益为2060万元,2021财年同期为净亏损17.29亿元;普通股股东应占亏损为3648.8万元,较2021财年同期的21.59亿元大幅缩减。

如果仅从财报数据看,叮咚买菜盈利情况大幅改善的原因并不是其业务及营收的大幅增加,而是营销费用减少毛利率提升。

财报显示,第二财季,叮咚买菜的毛利率为31.6%,2021财年为14.6%;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47亿元,同比降64.2%。

对此,叮咚买菜表示,销售和营销费用下降的原因,是产品开发能力成为叮咚买菜的主要增长动力。第二财季,叮咚买菜的研发费用为2.55亿元,同比增23.7%。

不过,叮咚买菜第二季度亏损大幅减少,非GAAP净收益扭亏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就是疫情反复带来的居家需求,这样的影响因素既不持久也不稳定,叮咚买菜也不可能将盈利的希望寄托在突发事件上。

对此,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在财报会上曾表示,叮咚买菜有信心在今年期末实现全面盈利。

如今看来,盈利也确实是叮咚买菜目前最迫切的目标,叮咚买菜当前加大预制菜的投入或许也与此有关,但短期内预制菜为叮咚买菜带来更多的可能是流量,仅靠预制菜显然达不到盈利的需求,收缩业务规模或许才是叮咚买菜扭亏的主要手段。

叮咚买菜收缩业务规模早有预兆,2021年第四季度起,叮咚买菜就不再披露前置仓数量,而叮咚买菜的业务正是靠前置仓展开,前置仓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叮咚买菜的业务扩张情况,不再披露或许就暗示叮咚买菜不再将业务范围的扩张视为主要目标。

除厦门外,1年多里叮咚买菜也确实从不少城市中退出。据报道,仅2022年第二季度,叮咚买菜就陆续停止了安徽宣城、滁州,河北唐山、广东中山、珠海、天津等多个城市的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报道,叮咚买菜App上可正常下单的城市还剩27个,较2021年9月顶峰时期减少了10个,其中18个属于长三角,占比高达66.7%。叮咚买菜的业务正在向长三角地区集中。

这或许也与叮咚买菜越来越急迫的盈利需求有关:

一方面,叮咚买菜大部分的亏损都在二三线城市,2021年12月,叮咚买菜就已经在上海地区实现了盈利,上半年,整个长三角地区均实现了盈利,正向经营利润7.3%。或许是在二三线城市看不到短时间减少亏损的希望,叮咚买菜将目光聚焦在了已经开始盈利的长三角地区。

另外一方面,伴随着叮咚买菜在二三线城市的陆续退出,当地已经较为成熟的市场将会变得更加成熟,未来叮咚买菜又要如何重新杀回来呢?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摆在叮咚买菜面前,尽管大量缩小规模可以让企业尽快盈利,但如何避免因规模缩小对营收造成不利影响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叮咚买菜的新希望:加大预制菜合作

在盈利难题困扰之下,叮咚买菜将希望寄托于预制菜上面。

事实上,叮咚买菜关于预制菜的火就一直没有熄灭过,就在宣布退出厦门市场前不久,9月21日,叮咚买菜宣布,将与左庭右院、望蓉城、精悦蓉、老诚一锅等品牌合作研发预制菜产品,加速布局C端预制菜。

叮咚买菜加大对预制菜的投入并不意外,因为预制菜本就在生鲜电商的销售范畴,当前预制菜在叮咚买菜的收入占比也在不断提高,在生鲜电商获客越来越难的当下,叮咚买菜需要其他业务提高营收。

但与此同时,叮咚买菜还难以保证持续盈利,预制菜虽火,但大量友商都已经证明,预制菜的C端并不好啃。

预制菜并非近两年才出现的新事物,只不过,预制菜的概念被大众熟知的时间很短。但当前对于预制菜的定义还不是十分明确,即食、即热、即烹、即配食品都可以被纳入到预制菜的范围内。目前,人们讨论较多的是需要再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即烹类预制菜,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消费者消费的预制菜中,83.3%是即烹食品。

事实上,预制菜在B端早已被大规模使用,在C端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

在B端,一方面,预制菜可以减少大量的制作时间,有利于提高上餐速度和翻台率,可以避免受到厨师数量水平的影响,很多餐厅、食堂愿意用预制菜减少成本;另一方面,预制菜可以保障菜品的统一,一些连锁餐饮品牌也更倾向于通过中央厨房的方式向各加盟商提供预制菜,以保证品牌形象。

在C端,也有很多预制菜产品进入了百姓的餐桌,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宽泛来讲,汤圆、速冻水饺也都可以被归纳到预制菜的范围内。除此之外,火锅烧烤也是C端预制菜的主要产品。

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为4196亿元,同比增21.3%,2026年有望达到10720亿元。

当前,预制菜约4000亿元的市场规模中,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来自于B端,但在C端市场存在较大发展潜力。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尽管当前在C端预制菜的满意情况还不算理想,但仍有51.8%的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次数增加。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主要原因,还是方便便捷。

叮咚买菜重点布局预制菜并不奇怪,一方面是预制菜领域大有可为,另外一方面,叮咚买菜强烈需要其他产品来增加营收。

其实,通过火锅烧烤产品,叮咚买菜也已经积累起了一定的预制菜业务基础。不过,尽管预制菜在C端市场存在巨大商机,但这些C端市场主要还是依靠火锅烧烤等产品,这是一个在预制菜概念,甚至叮咚买菜这些生鲜电商平台走进大众视野前就已经形成的市场需求,如何提高其他预制菜产品的销量仍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与众多餐饮品牌的合作能够为叮咚买菜带来多少增量也还未知。

叮咚买菜最终能够通过预制菜实现大逆转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