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风

近三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极大改变,各行各业也受到了较大影响,食品行业也不例外。

在这种情况下,上市食品企业业绩排名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么,哪些企业是排行榜的常客?哪家企业新上榜?又有哪家企业出局?

让我们来看一下。

净利润排行榜:冠军每年一换

​总的来看,2019年-2021年,在上市食品企业净利润排行中,三年都上榜的常客有七家企业,分别为金龙鱼、伊利股份、双汇发展、万洲国际、海天味业、农夫山泉、牧原股份;两次上榜的有温氏股份、蒙牛乳业及中国飞鹤,上榜一次的是新希望、正邦科技和康师傅控股。

可见,生产奶、肉、油、水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企业业绩比较稳定,常年“驻守”在排行榜中。

不过,净利润的冠军位置却是每年一换,2019年-2021年的冠军依次为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和伊利股份。

2019年是疫情爆发的前一年,这一年,在肉禽和肉猪市场需求上升的情况下,温氏股份的畜禽业务继续稳健增长,全年销售肉鸡9.25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同比增长23.58%,销售均价同比上涨9.93%,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22%;销售肉猪1851.66万头(含毛猪和鲜品),同比下降16.95%,但受国内生猪供给偏紧的影响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6.57%,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83%。

在养鸡和养猪业务收入及盈利增长之下,温氏股份的业绩也颇为亮眼。2019年,温氏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732.28亿元,同比增长27.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67亿元,同比增长243.62%。

2019年,温氏股份以139.06亿元净利润夺冠,这也是其上市以来收获的最佳业绩。

然而,2020年,疫情突然来袭,肉禽市场供过于求,温氏股份的肉禽销售价格大幅下滑,毛鸡、毛鸭销售均价分别下降21.79%、32.94%,导致总利润下降。2020年,温氏股份实现净利润74.26亿元,同比下降46.83%。

肉禽市场不景气,但肉猪销售价格却持续处于上升通道。因此,专注于养猪的牧原股份充分享受到了猪肉红利,2020年,牧原股份生猪销售量1811.5万头,同比增长76.67%,商品猪销售均价为28.04元/公斤,同比上涨51.40%,全年实现净利润274.5亿元,登上净利润榜首,而温氏股份排名第三,下滑两位。

到了2021年,随着猪肉价格的下跌,肉猪的高光时刻成为过去,净利润夺冠的企业变为奶企伊利股份。2021年,在疫情已持续两年的背景下,民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而乳制品由于蕴含多种营养元素,消费需求日益提高。同年,中国地、县级市场液体乳消费额同比增长17.4%。

2021年,伊利股份液体乳产品收入增加51.24亿元,销售价格变动增加收入20.23亿元,推动了净利润的上涨。

因此,2021年,伊利股份取代牧原股份位居食品企业净利润榜首位,全年实现净利润87.32亿元,同比上升23%。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的净利冠军温氏股份在2021年并未挤进净利前十。

这三年净利润冠军的变动,也表明这段时间消费市场不断变化,企业的营收也是各种轮番更换。

或许2022年,会出现新的夺冠食品企业。

食品企业饱受原材料涨价之苦

在这三年的净利润排行榜中,金龙鱼是唯一一家入围连续三年入围的粮油企业,海天味业是唯一一家连续三年入围的调味品企业。

作为各自行业的头部企业,虽然两家企业是净利前十排行榜的常客,但它们均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的困扰。

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金龙鱼分别实现营收约为1707亿元、1949亿元、2262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54.08亿元、60.01亿元、41.32亿元。

从数据看,金龙鱼营收逐年增长,但净利在2021年出现大幅下滑,幅度为31.15%。并且,在2021年营收增加超300亿元的情况下,净利反而下滑了近20亿元,出现明显的增收不增利情况;2021年,金龙鱼的毛利率为8.18%,也创下新低。

金龙鱼为何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究其原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脱不了干系。金龙鱼在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原材料成本上涨幅度较大,虽然公司上调了部分产品的售价,但并未完全覆盖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利润同比减少。

而在2022年情况并未好转。2022年一季度,金龙鱼实现营业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10.68%,实现净利润1.1亿元,同比大降93%。可见,金龙鱼增收不增利的问题仍在持续,且一季度其净利下滑幅度接近一倍,业绩明显进一步下滑。

针对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金龙鱼解释称,一季度,受南美干旱天气影响大豆产量预期以及俄乌冲突等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价格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大幅上涨,导致产品成本大幅上升。

事实上,原材料涨价影响的不只是金龙鱼一家企业,还有其他粮油企业。

比如西王食品。2021年,西王食品实现营业收入约63.54亿元,同比增加9.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92亿元,同比下降38.63%;食用油业务的毛利率下滑了5.67%。

针对净利大幅下滑,西王食品表示,因原材料价格增长明显,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本高于去年同期,虽然上调了产品的售价,但并未完全覆盖原材料上涨的成本,从而导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一定幅度下滑。

而道道全更是出现亏损。2021年,道道全实现营业收入54.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0.96%。

对于亏损的原因,道道全称,2021年,受国际经济形势和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食用植物油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食用植物油成本上升;另外,宏观经济仍存下行压力,消费者消费意愿降低,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盈利空间遭受挤压,面临阶段性经营困境。

作为调味品行业的“龙头”,海天味业也饱受原材料涨价之苦。

2019年-2021年,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98亿元、227.9亿元、250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3.53亿元、64.03亿元、66.71亿元。

从数据看,虽然近三年海天味业营收净利均双增长,但营收净利增速却在下降,且2021年其营收净利增速均创下新低。

对此,海天味业在年报中解释,自从2021年以来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企业生产成本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行业利润受到挤压。

2021年,海天味业综合毛利率为39.78%,减少3.73个百分点。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是由于上游原材料上涨过猛,2021年,大豆、豆粕、包材等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扬,导致毛利率出现下降。

海天味业应对原材料涨价的策略是提价。但由于提价时间(第四季度)较晚,对整体业绩贡献不大。

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样也影响到了其他调味品企业,比如加加食品、天味食品、安记食品等等。

2022年,原材料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吗?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首席消费官表示,随着疫情的不断反复,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食品企业成本仍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整体来看,头部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强,而中小型企业则面临着一定的挤压。

2021年前十企业利润总和低于2019年 康师傅进榜

2019年,净利润前十的上市食品企业利润总和666.13亿元。到了2020年,虽然疫情对很多中小企业冲击较大,但行业龙头并未受到影响。2020年,前十企业利润总和843.77亿元,相较上年增长26.67%。

而牧原股份在猪周期红利下,业绩飙升,营收翻了一倍多,净利增长3倍多。

中国飞鹤首次上榜,就位居次席,排名高于伊利股份(第四位)。不过,2020年,同为乳企的蒙牛乳业却跌出了净利前十榜。

2021年,在疫情不断反复,叠加原材料涨价、消费不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上市食品企业利润总和大幅下降。2021年,前十位食品企业利润总和609.7亿元,甚至低于2019年的数据。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多种因素推动食品企业利润下降:

从内部管理看,人员费用,管理费用,以及整体物流费用上涨是很重要的因素;

从外部来看,竞争、供应链变化也是推高整个成本很直接的原因。食品企业整体毛利本身就不高,再加上各方面成本进一步的蚕食,导致利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年未入榜的康师傅控股2021年入围了利润前十榜,虽然仅位于第十位,掉了个末尾,但能入围对康师傅来说也是件开心的事。

但从另一方面看,经济形势和行业环境好的时候方便面企业并未入围,2021年其入围也从侧面说明行业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

事实上,主营方便面的康师傅控股利润大增,可能是疫情之下,封控和管控力度加大,民众隔离和居家办公次数增多和时间拉长,因此需要购买大量方便面以便隔离和居家食用。

朱丹蓬认为,2022年,从整体来看,在未来双循环格局之下,中国的供应链也越来越完善,未来受世界供应链影响的幅度会进一步降低,有利于整个食品行业健康、良性、有序的发展。

2022年,食品行业发展如何?食品企业业绩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会诞生新的利润冠军吗?首席消费官将持续关注!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