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山月

​2021年,食品行业受疫情影响,市场表现欠佳,唯独乳品行业一枝独秀,逆风飞扬。很多上市乳企营收、净利润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

4月27日晚,乳业龙头伊利股份(600887.SH)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105.95亿元,同比增长14.15%;净利润87.32亿元,同比增长23%。伊利营收净利润再创新高,成为亚洲首个千亿级乳企。

蒙牛乳业(2319.HK)也表现不俗,2021年营收881.415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50.255亿元,同比大增42.6%。这份成绩单用蒙牛乳业总裁卢敏放的话说,“超出了我们年初给市场的增长预期”。

伊利、蒙牛实现业绩两位数增长,强化双头格局

伊利、蒙牛在2021年的高增长,进一步强化中国乳业的双头格局。尤其是伊利,去年营收突破千亿大关,扩大了行业龙头的领先优势。

​分品类来看,伊利液态奶业务去年营收849.11亿元,同比增长11.54%,稳居市场第一。其中,伊利纯牛奶、金典纯牛奶、安慕希常温酸奶三大单品年销售额均超过200亿元,成为乳品行业的超级明星。

此外,伊利冷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1.61亿元,同比增长16.28%,连续27年稳居行业第一,其中巧乐兹等品牌单品销售额超过10亿。公司奶粉及奶制品业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62.09亿元,同比增长25.80%,显示出强劲的崛起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0月,伊利以62.45亿港元收购奶粉头部企业澳优34.33%股权。澳优拥有全球羊奶粉第一品牌佳贝艾特,2021年录得收入88.73亿元。这起乳业最大收购案在今年3月完成,实现财务并表后,伊利营收规模达到1200亿元,业绩指标有望进一步优化。

后千亿时代,伊利确立了“2025年进入全球乳业前三、2030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的中长期战略目标。2022年一季度,伊利营业总收入310.47亿元,同比增长13.47%,净利润35.08亿元,同比增长24.08%,继续两位数高增长态势,将助推其早日登顶全球乳业第一。

蒙牛是伊利的友商,其超级品牌特仑苏与伊利三大超级单品相比,毫不逊色。据年报,特仑苏产品线覆盖纯牛奶、低脂奶、有机奶、谷粒牛奶、高钙牛奶等多种品类,2021年单品营收首次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33%,在蒙牛乳业整体销售额中占比达到34%,成为中国乳品行业首个300亿级的单品。

蒙牛冰淇淋业务也大幅扩张,2021年实现营收42.40亿元,同比增长61.0%,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4.8%。2021年3月底,蒙牛收购了东南亚冰淇淋品牌“艾雪”,加速拓展海外市场;还与北京环球影城联名推出“小黄人”冰淇淋,蒙牛冰淇淋工坊实现单店日销售额超过12万元。

目前,蒙牛还持有“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29.99%的股份。妙可蓝多2021年营收44.78亿元,同比增长57.31%;归母净利润1.54 亿元,同比增长160.6%。双方深度合作,将继续强化蒙牛的行业地位,维持与伊利并驾齐驱的双头竞争格局。

业绩分化,中小乳企增收不增利

乳业大丰收不仅限于龙头乳企,其它百亿级上市公司也有超预期的业绩增长。

以专注于奶粉细分市场的中国飞鹤(06186.HK)为例。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总营收首次突破两百亿大关,达到227.8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净利69亿元,剔除原生态牧业的溢价购买收益,同比增长21.2%;与伊利、蒙牛两大全能型乳企一样,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两位数增长。

飞鹤始建于1962年,前身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下属的赵光农场老八连乳品厂,是中国最早的奶粉企业之一,2020年超越惠氏,以14.80%的市占率成为“国产奶粉一哥”。

飞鹤奶粉业务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儿童奶粉以及成人奶粉三大品类,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高端化策略。其超高端品牌星飞帆是全世界最贵的奶粉,折合每公斤售价超过450元,也是婴幼儿奶粉全球第一大单品。年报显示,2021年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毛利155.88亿元,同比增长18.7%,毛利率高达72.4%。

再看老牌乳企三元股份。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营收77.31亿元,同比增长5.13%;虽然收入增幅不大,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1011.72%,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还有上海的光明乳业,2021年主营收入292.06亿元,同比上升15.59%,实现了双位数增长。不过,公司归母净利润5.92亿元,同比下降2.55%。主要原因是国内外原奶价格持续攀升、原材料大幅上涨,导致公司乳制品制造业和牧业毛利率双降。

其中,乳制品制造业去年营收255.81亿元,同比增加15.97%,但因原材料成本上升,毛利率降到19.63%,同比减少了3.7个百分点。牧业营收22.90亿元,同比增加11.01%,因饲料成本上升,毛利率降到2.92%,同比减少了3.77个百分点。

在乳品行业,增收不增利的乳企除了光明乳业还有健合集团(股票名称H&H国际控股,代码01112.HK),旗下有合生元、Swisse斯维诗、Solid Gold素力高等知名品牌,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排名第六。据健合集团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115.5亿元,同比增长3.2%;毛利为72.48亿元,同比增长0.8%;但净利润5.08亿元,同比下滑55.3%。下滑原因主要是非现金汇兑亏损、投资公允值变动以及商誉减值等,与主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

其它中小乳企中,熊猫乳品(300898.SZ)2021年营收突破8.57亿元,同比增速25.21%,创近十年新高;但净利润为7734.9万元,同比下降5.11%,也面临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乳品企业间这种业绩分化表明,随着头部乳企产业链布局的完善,行业资源进一步集中,公司规模效应、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与同行的竞争优势不断拉大。

出生率下降,制约乳企可持续增长

对中小乳企来说,在当前存量市场竞争中,不但要承受头部公司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还面临乳品需求持续收缩、上游奶源瓶颈制约等诸多挑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生儿数量为1062万人,比2020年减少138万人。随着出生人口数从2016年的高点1786万持续下降,人口出生率也从2016年的12.95%下跌至2021年的7.52‰。

新生人口负增长,婴幼儿奶粉需求同步下降,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业内人士预期,到2025年,奶粉行业销售量年复合增长率为-4.1%。

除了终端需求的收缩,中国乳业还需突破一个卡脖子环节,那就是上游高品质奶源的稳定供应。无论生产硬件设备还是企业管理水平,中国乳企目前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与世界一流乳企的差距,主要就在上游规模化、高质量的独立奶源。

为弥补这一短板,伊利以自有奶源和合作奶源方式,在国内和新西兰建设双核心奶源基地,保障高品质奶源的稳定供给。

蒙牛则致力于中国乳业产业园30万头奶源基地的建设,打通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在全国布局了30多个优质奶源基地、近1000座牧场,奶牛存栏150多万头,以产业集群来保障优质奶源供应。

年报显示,光明乳业去年募集资金19.3亿元,其中13.55亿元是用于牧场建设,试图以大手笔投入解决奶源供应的痛点。

结语:

疫情反复、新生人口负增长,加上奶源瓶颈制约,乳品行业的可持续增长面临重重挑战。

尽管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如伊利董事长潘刚说:“我们有信心在不确定环境下依然取得确定性增长。”

首席消费官期待,不管经营环境如何变化,乳品企业仍能续写去年逆风飞扬的辉煌业绩,创造新的增长奇迹。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