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sove

近日,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反映家中正在使用的小熊电器养生壶突然发生爆炸,喷溅的碎玻璃与沸水导致家中一岁孩童全身40%大面积烫伤。孩子9月24日接受了手术,后续仍需要进行植皮和疤痕修复。

值得关注的是,涉事产品型号为YSHD15Y3的养生壶在电商平台售价为68元,曾位列小熊电器煎药壶年度畅销榜前列,该产品详情页曾标榜“耐高温抗冲击”。

事发后,小熊电器回应称,“正在全力核查事件的详细原因”,并已“安排专人赶往医院对宝宝和家属进行了慰问”。然而小熊电器方面强调,因无法接触到相关产品,“目前无法判断事故原因”。

对于一家年营收超25亿元的上市公司来说,这样的回应显然难以令人满意。

小熊电器的相关投诉五花八门

其实在其它投诉案例中,小熊电器客服的回应也很难让人满意。比如首先判断为“人为损坏”或“使用不当”,其次强调陶瓷类、塑料类、玻璃类易碎易损耗配件不在质保范围内,最后建议用户自费购买配件更换。

图源:小红书

有用户反映在与客服的沟通中,在明确陈述“煮着煮着自己爆炸”后,客服先推断为“明显撞击摔到的痕迹”,随后告知“玻璃不在质保内”,并提出“15元出售一个盖子”。

而且相关投诉并不是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小熊电器的投诉已累积高达800余条。投诉内容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部分用户反映电煮锅使用数次后锅体与底座松动,加热时伴随塑料异味;另有用户提及迷你烤箱在工作中突发柜门弹开,险些造成烫伤。而且,早在2022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抽查结果显示,小熊电器型号为XNQ-A02F1的小熊吸奶器被抽检出“标志和说明”项目不合格;2022年3月,小熊电器型号为ZDH-A06G1的小熊电水壶,因沸水断电时间严重超时、不符合QB/T22089-2008标准要求而被江苏省消保委认定抽检不合格。

小熊电器财务表现亮眼的背后

小熊电器财务表现看似亮眼。

图源:公司公告

2025年半年报显示,小熊电器营业收入为25.35亿元,同比增长18.9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87亿元,同比增长52.45%。

但仔细解读财报可以发现,小熊电器业绩增长或与“低价换份额”策略相关。

图源:公司公告

以小熊电器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最快的个护小家电业务为例,虽然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增415.99%,但其营业成本增幅高达489.35%,毛利率同比下滑8.29个百分点。

图源:公司公告

2025年上半年,小熊电器的海外销售营收实现138.84%的增幅,但营业成本增幅高达139.6%,利润空间遭受挤压的情况下,该板块毛利率同比下滑0.21个百分点。

厨房小家电业务作为小熊电器的营收主力,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6.73亿元,占总营收的66.02%,而壶类产品正是被列入厨房小家电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源:公司公告

值得关注的是,小熊电器的毛利率高于同行。2025年上半年,小熊电器毛利率高达37.19%。同期,苏泊尔毛利率为23.61%,九阳股份毛利率为27.2%。以代工为主的新宝股份,同期毛利率仅为22.08%。

图源:公司公告

2025年上半年,小熊电器销售费用为4.3亿元,在小熊电器上半年的销售费用构成中,促销费用为2.17亿元,几乎是销售费用的一半。

图源:公司公告

“重营销轻研发” 的网红之路还能走多久?

小熊电器在财报中强调研发投入的重要性,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4.4%至1.06亿元,而销售费用为4.3亿元。

回顾小熊电器的发展历程,起初靠酸奶机出圈,再到豆芽机、煮蛋器,小熊电器凭借年轻化设计和线上营销策略在当时的小家电市场中被更多年轻消费者熟知。

2019年8月23日,小熊电器在深交所正式上市,成为“创意小家电第一股”。小熊电器以“为消费者提供小巧好用的产品,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轻松快乐”为初心,针对年轻人的细分需求实现产品创新,凭借“创意小家电+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小熊的产品一度覆盖30多个品类400多款产品。

随着年轻消费者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提升,小熊电器也试图从“创意小家电”向“生活方式品牌”转型。比如在今年AWE上,小熊电器推出覆盖烹饪创作、元气早餐、欢聚时光等全场景方案展示其转型成果。

公开消息显示,小熊电器已构建起5大智能制造基地,形成包含4个专业整机工厂及多个核心零部件制造工厂的“数智制造版图”。配套的约2000平方米的专业测试评价中心,还荣获“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但这些投入和转型真的能解决其产品质量问题吗?

在2024年业绩低谷期,小熊电器营收增速近乎停滞,仅同比微增0.98%至47.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大幅下滑35.37%至2.88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最大跌幅。

2025年上半年,在国补政策刺激下小熊电器业绩有所回暖,产品质量问题却持续面临挑战。从酸奶机到养生壶,小熊电器曾精准捕捉年轻消费需求,但其成长路径始终未能突破“爆款依赖症”的限制。短期利益压制长期价值,质量危机的爆发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小熊电器曾凭借年轻化形象积累品牌溢价,如何避免从“创意网红”沦为“质量堪忧”?小熊电器短期的份额提升无法弥补品控缺失带来的信任损耗,若无法重建信任,其产品溢价将消失。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