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多半

最近两年,新茶饮市场掀起一股“吃草风”。曾经那些比较冷门的食材,摇身一变成为了新茶饮的热门品类,以羽衣甘蓝、红菜头、牛油果、小麦草等为代表。
就拿羽衣甘蓝来说,曾经几毛钱一斤都没人买,现在几块钱一斤仍被疯抢。有数据显示,包含“羽衣甘蓝”在内的饮品外卖量同比增长44倍,羽衣甘蓝种植基地更是因为羽衣甘蓝爆火而忙个不停。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成分”买单?这与他们追求健康、寻求减肥有很大关系,而“成分”也成为了新茶饮品牌创新的动力来源。
只不过新茶饮在因“吃草”火爆之时,却也掀起了新的消费争议。
新茶饮掀起“绿色革命” 超十家品牌入局
从2024年中开始,羽衣甘蓝就成为了新茶饮市场较受欢迎的原料之一,并且这一热度一直延续到了今年。随着新茶饮逐渐迈进“果蔬轻体时代”,头部品牌都在加速抢占这一赛道。
比如春节前夕,喜茶推出了一款“去油纤体茶”,以羽衣甘蓝、荷叶等为原料制作而成,推出不久便登上了春节销量榜单TOP10。而古茗推出的“轻体果蔬瓶”,上市仅10天销量就突破了500万杯。
目前来看,以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等为代表的超十家新茶饮品牌,基本上都推出了这类产品,而“超级食物+精选水果+特调茶底”成为了果蔬茶的搭配范式。
之前提起新茶饮,可能先想到的就是“水果+茶底”的组合,但是现在果蔬茶已经成为了新茶饮上新的趋势之一。新茶饮品牌还在挖掘更多的蔬菜种类,将其作为产品差异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除了羽衣甘蓝之外,小麦草、红菜头等也出现在了新茶饮之中。与羽衣甘蓝一样,这些蔬菜正在用全新的身份进入新茶饮市场,关键是这些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作为蔬菜食用的食材,偏偏在新茶饮市场混得风生水起。
实际上,这些食材在被应用于新茶饮产品之前,很多早就已经在国外市场成为“万人迷”,以及更多地出现在“减脂餐”中,在健身博主、运动达人的分享下,羽衣甘蓝、红菜头等食材频频上镜,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效仿。
或许正是有了这样的消费基础,让新茶饮应用这些原料的接受度进一步提升,而且经过新茶饮品牌的搭配,曾经风味不佳的蔬菜也变得更加适口。可以说新茶饮推动了这些“冷门食材”的火爆,助力他们成功破圈,当然新茶饮品牌在此过程中也实现了产品创新。
然而在新茶饮品牌围绕“冷门”蔬菜进行产品开发时,可能也面临新的同质化问题,像羽衣甘蓝就是频繁出现在原料表中的蔬菜,怎样能够在此基础上把新茶饮“做出花来”仍是品牌需要思考的方向。
新茶饮品牌竞速加剧 创新仍是重要驱动力
新茶饮市场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迁,不仅孕育了越来越多的新茶饮品牌,市场也呈现出一派繁荣。只是在繁荣的背后,新茶饮市场正在面临激烈的“内卷”竞争,各大品牌纷纷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而创新仍是必不可少的战略之一。
口味成为创新的一大法宝,用不同的食材、配料进行搭配已经是常用模式。从常用水果到小众水果再到冷门蔬菜,新茶饮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了创新多元化趋势,当然也方便品牌找到新的差异化路径。
那么为什么新茶饮品牌更多地关注起了冷门蔬菜?
归根结底还是与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从新茶饮创新的过程来看,健康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风向标”。以前的茶饮更多采用植脂末调配的方式,但是随着健康意识的觉醒,植脂末成为了“舌尖上的隐患”,促使品牌探索更优的替代方式。
之后便出现了牛奶、鲜奶、新鲜水果等原料,开始在原料上“卷”出新的健康高度。这还不算完,在健康趋势之下,减糖、减脂、减卡等需求也变得更加突出,新茶饮品牌也顺势进入了低负担阶段。
冷门蔬菜的应用,正是新茶饮品牌对健康、低负担等需求的进一步回应。比如根据喜茶去火纤体瓶在产品详情页展示的信息来看,其核心成分为“苦瓜提取物+羽衣甘蓝+奇亚籽”;古茗轻体果蔬瓶,核心成分为“羽衣甘蓝+苹果+凤梨+黄柠檬”。
这些产品所使用的原料本身就带有比较突出的健康色彩,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居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体重管理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Z世代正在通过控糖、低脂等方式来达成减肥目的。
一方面原料给人一种健康的印象,像羽衣甘蓝等原料早就成为了减肥健身圈的常见食材,也因此具备了一定的健康认知;另一方面产品名字也暗含着这一信息,类似“纤体瓶”“瘦瘦瓶”“蛮腰杯”的用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减肥、瘦身等效果。
这或许也就容易理解,在新茶饮品牌推出这类产品时,总是能够轻易俘获消费者的心。毕竟成分、控糖、减脂等成为了健康生活的影响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费决策。
冷门对应高价 健康外衣下可能存在文字陷阱
这些原本冷门的食材,被用在新茶饮之后价格就变得水涨船高。曾经羽衣甘蓝被笑称为“羊都不吃的草”,批发价0.8元/斤仍然无人问津,但到了现在即使涨价到3.5元/斤依旧供不应求。
与之对应的新茶饮产品价格也普遍较高,目前市场上含有羽衣甘蓝的饮品基本上定价在20-30元左右,比同规格水果茶价格要高3-5元。不过因为健康属性,让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有所降低。欧睿国际数据显示,45%的消费者愿为“超级食物”概念多付10%-20%溢价。
不过从羽衣甘蓝本身来看,不排除存在一定的营销嫌疑。就拿减脂来说,单纯吃羽衣甘蓝热量确实不高,但是新茶饮中通常还会加入其他原料和配料,从而导致整杯羽衣甘蓝饮品热量提升。
另外品牌所推出的“纤体瓶”“瘦瘦瓶”“蛮腰杯”,也并非消费者所期待的那个样子。不少品牌在产品详情页中打上了“免责声明”,比如“瘦瘦、轻盈指新方形瓶型更瘦更轻便、不指代功能性”“去火指饮品清爽的口感,可去除生活的燥热感”“去油指清爽解腻的口感,可去除生活的油腻感”等。
文字游戏的背后正是产品的健康陷阱,正如之前所说产品热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低,而且所谓的健康优势可能只是“你以为”——这也反映了当下新茶饮又进入了健康“内卷”之中,由于本身产品壁垒并不高,很容易被同类品牌争相模仿,换一种原料可能就成为了一款新的“健康饮品”,带来更多的可能是情绪价值。
不可否认健康仍是新茶饮的创新方向,但是对于一款产品来说,健康概念远不及健康价值,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回归理性,这样的产品又该如何让人买单?疯狂可能只是一时的。
结语:
当越来越多的新茶饮走起健康路线,很容易就能吸引消费目光,让他们为产品溢价买单,但面对一些文字营销,可能只会透支消费信任,甚至挤压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间。在健康趋势之下,新茶饮还是要走好健康路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