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sove

新国标政策实施在即,电动自行车行业迎来剧烈调整。

近期,雅迪等品牌在电商平台下架多款电动自行车产品,线下门店同步启动库存清理。天猫、京东等平台信息显示,雅迪旗舰店自7月15日起暂停老款车型销售,紧急上线新国标车型。官方解释为“库存调配问题”,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与2025年9月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直接相关。

新国标到底卡了雅迪 等电动车的哪些“脖子”?

这次的“新国标”号称史上最严,直接切掉了旧款车型的“生存空间”。可能有人还没搞明白,这个新国标到底严在哪。说白了,就是给电动自行车划了几条“红线”:比如塑料件占比被严格限制在整车质量的5.5%以内,对电池仓护板等非金属材料提出更高阻燃要求;铅酸电池车型重量上限从55公斤放宽至63公斤;经营性车辆必须预装北斗定位系统等。

2025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行业销量约5000万辆,其中符合旧国标的车型占比不足一半,剩下的要么是超速的“电摩款”,要么是加重电池的“长跑款”。也就是说,新国标一落地,至少有三成的车型要直接退出市场。

为了抢份额,有些经销商私下给车辆解码提速,电池也从48伏偷偷换成60伏、72伏。不过这种“重销量、轻合规”的路子,在新国标面前就“吃瘪”了。有行业分析师算过,一些头部企业的库存里,超标车占比可能超过60%,这些车卖不出去,光仓储成本就是笔巨大的开销。

据悉,这些被下架的车之前可是主力款,有些宣传能跑200公里,私下给车辆解码提速后最快能跑到40公里/小时,这明摆着不符合新国标。可就是这样的车,却是销量最高的明星产品。

有经销商表示,9月旧国标电动车停产后,各品牌门店还有3个月的过渡期来清理库存,到12月,就一辆旧国标车都不能卖了。库存还有那么多,现在说下架就下架,确实有点措手不及。

雅迪们的麻烦

不止下架那么简单

早几年,电动自行车市场还在野蛮生长的时候,雅迪等头部品牌就靠着“跑得远、速度快”打市场。不过随着政策逐步收紧,最近两年电动车市场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行业内的竞争态势也发生变化。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两轮车生产和消费国,市场上有超过4亿辆电动两轮车在使用,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近几年,“新国标”政策全面实施,推动整个行业告别了无序扩张,走向规范发展。作为行业龙头的雅迪控股,经历了之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后,业绩增长有所放缓,像小牛等一些新锐品牌,销量却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所提升。

拿雅迪来说,作为行业领头羊,其拥有最丰富的产品线、覆盖了各种价格区间,销售网点也是最多的。但当市场环境变化时,雅迪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似乎不够强。

今年4月,雅迪控股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雅迪2024年收入是282.36亿元,同比减少18.77%;净利润是12.7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51.81%。这是雅迪近5年来第一次出现净利润下滑。

图片来源:雅迪控股公告

具体看产品销量,雅迪电动踏板车从2023年的496万辆减少到2024年的393.1万辆,同比下降20.7%;电动自行车从2023年的1156.1万辆减少到2024年的908.9万辆,同比下降21.4%。2024年,雅迪这两类核心产品的总收入是193.35亿元,占雅迪总收入的68.5%,同比减少2.2个百分点。

雅迪在年报中提到,2024年初南京发生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事件,让普通消费者对电池安全非常担心,减少了对电动两轮车的购买意愿。之后,监管部门更新了国家标准,对充电设备、电池设计和生产提出了新要求,这些变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拖慢了增长速度。

雅迪表示,市场的负面情绪以及经销商需要清理库存,导致了销量下滑。同时,为了适应新国标并加快卖掉老款车型的库存,雅迪对一些现有车型进行了降价。这个价格调整策略,直接让雅迪2024年的毛利率从16.9%降到了15.2%。作为对比,同行业的九号公司毛利率达到28.24%,爱玛科技主要产品的毛利率也有17.76%。

尝试转型 但效果不理想

到2024年12月底,全国在用电动两轮车数量大约有4.25亿辆。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电动车行业正从主要依靠新增需求的市场,转向更多依赖现有车辆更新的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雅迪作为行业老大,过去依靠性价比高的产品,在中低端市场快速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但现在,中低端市场已经比较饱和了。雅迪很早就尝试向高端产品转型,但效果不太理想。雅迪推出了VFLY等高端品牌,VFLY品牌以“源自保时捷设计”为定位,包含多个产品线,售价范围从6999元到19800元不等,但市场反响相对冷淡,高端市场份额较低。

面对国内业绩下滑和市场变化,雅迪正努力拓展全球市场。目前,雅迪在欧洲、东南亚、南美洲和中美洲等超过10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渠道,其中东南亚是重点发展的区域。不过,雅迪2024年半年报显示,雅迪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仅从5%提升至8%,海外业务目前还不足以带动整体业绩的提升。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东南亚市场虽然很有潜力,但雅迪作为一个外来品牌,可能不如更了解当地市场的本土品牌有优势。另外,随着小牛电动、爱玛科技、新日股份等同行企业也纷纷进入海外市场,雅迪在海外同样面临着激烈竞争。

阵痛之后 行业能变好吗?

从长远来看,能活下来的肯定是那些有技术、重合规的企业。

电动自行车早就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了,它关系到上亿人的出行安全,也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秩序。这次整改是要让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展中心智库副主任熊燕舞认为,这几个月的生产过渡期对企业非常关键。企业得研究新国标,抓住提升整车安全性能的关键点,快速适应新要求,还要在改进生产工艺和保持价格稳定之间找到平衡。

有研究机构预测,新国标实施后,电动自行车行业品牌数量将从目前的数百家持续缩减,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对雅迪而言,这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轮值总裁周朝阳表示,该公司正在积极研发符合新国标的产品,会尽快推动新产品落地,加快申请3C证书,在新标准实施前完成产品切换。

有行业观察家表示,最后谁能留下来,谁能做得更好,可能还要等几个月,等库存清得差不多了,新款卖起来了,才能看得更清楚。现在能做的,大概就是看着那些下架的老款车型慢慢消失,然后等着市场给出答案。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