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苏

2024年可谓电影行业遭受沉重打击的一年,全年全国票房425亿元,同比下降22.6%,观影人次10.1亿,同比下降22.3%,票房与观影人次双降,仅恢复到了2019年的66%。同时,头部影片供给不足,票房超10亿影片仅8部(均为国产片);中腰部影片难以支撑起市场活力,暑期档、贺岁档票房同比下降38%。

市场表现疲软带来的影响穿透产业上下游的每一个面,从制作公司到创作者,包括院线公司无不遭受打击。横店影视发布的2024年年报中提到了一组数据,2024年平均票价为每张42.1元,较2023年小幅下降,自8月起,连续5个月单月平均票价低于上年同期。为了激活市场,约有25%的电影发行方主动下调最低结算价,其中,定价为35-40元的影片占比从2023年的73%下降至53%。

首席消费官观察了横店影视、万达电影、博纳影业、金逸影视、幸福蓝海五家院线公司所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和年度报告,无一例外地业绩均陷入了亏损。

而相比之下更突出的是,票价与成本矛盾、影院经营高压的结构性问题。2024年在影片最低结算价下调的情况下,影院场均收益仅为299.2元,同比下降28.6%;单影院日均收益9433元,同比下降25.6%,同时,80%影院年票房不足500万。

院线公司深陷业绩困境

市场环境的起伏不定,诸多不确定因素交织,使得各大院线公司都难以交出漂亮的成绩。

2024年横店影视总营收19.71亿元,同比下降16.07%,净利润亏损9638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同比扩大至402.53%。在春节档驱动下,横店影视2024年主营业务利润仅Q1盈利,Q2-Q4则持续亏损。目前,横店影视现金流为4.69亿元,同比下降37.17%,经营压力显著。

万达影业预计全年净亏损达8.5-9.5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额扩大193.2%-204.2%。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亏损包含 7-8亿元资产减值计提,若剔除该非经常性损益,经营性亏损为1-1.5亿元。虽然万达电影并未说明计提资产减值的原因,但根据公告对于业绩滑坡原因的分析可见,影院和银幕设备使用率下降带来的票房与非票业务收入下滑、设备折旧、租金高企等损失或许是主因。

值得关注的是,在业绩深度调整期,万达电影完成控制权更迭。据天眼查工商变更记录显示,2024年4月17日,儒意影业通过21.55亿元战略投资完成对万达电影的并购,最新估值锁定42.25亿元。

博纳影业2024年亏损6.37-8.81亿元,同比亏损持续扩大,在博纳影业董事长、创始人于冬的认证下,电影《蛟龙行动》几乎耗尽公司现金流,导致其他项目搁置,但这部回血之作在今年春节档上映后却没能取得亮眼的成绩,累计票房3.9亿元,片方分账为1.31亿元,影院分账1.83亿元。2024年博纳影业投资发行7部影片,票房累计46.97亿元,同比下降31.2%,旗下影院111家,票房收入累计7.2亿元,同比下降31.2%。

金逸影视2024年净利润亏损0.7-1.1亿元,同比下降624.3%-924.3%。2024年子公司金逸嘉逸虽然参与出品了《飞驰人生2》(33.61亿)、《第二十条》(24.29亿)等热门影片,但投资占比较小,回报有限,收益难以扭转整体亏损。好在通过影院资产处理和政府补助的收益,支撑着利润没有进一步崩盘。

幸福蓝海2024年营业收入为5.7-7.3亿元,同比减少33.61%-48.16%,净利润亏损1.65-2.1亿元,同比扩大648.6%-852.6%。剧集和电影两条腿走路的幸福蓝海,除了受电影市场不景气影响之外,电视剧业务收入也因项目周期延迟而下滑。

行业低迷致使非票房收入也受到牵连,而资产减值、高固定成本、投资回报不佳、项目周期延迟等问题更是雪上加霜,相比竞争,各大院线公司的首要任务是自救和生存。

闭店、借款、裁撤部门,院线的自救路

整改或关闭低效影院,优化产业结构,这几乎是2024-2025年所有院线公司都会采取的降本方案。

横店影视年报显示,过去一年电影放映及相关衍生业务营业成本已经覆盖营业收益,毛利率同比减少12.65%,另一方面,近三年影院数、银幕数持续增加,但票房同比却减少了20%,新增产能未能有效转化,经营业绩又难有显著增幅,因此决定关闭低效影院,并推动房租减免与区域费用统筹管理。

此外,万达电影也表达了会对经营业绩不佳的影院进行整改或关停,金逸影视关闭12家直营影院,幸福蓝海通过闭店资产处理和政府补贴等收益,得以掩盖部分亏损。

相比之下,博纳影业遇到的麻烦更为直观。经历一年业绩表现不佳之后,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博纳影业迎来了一波股东减持潮,累计减持占总股本超15%,可见市场信心下滑。电影《蛟龙行动》的回血失败,让博纳影业的现金流问题更加突出,1月23日,博纳影业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博纳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拟向韩寒的亭东影业借款不超过4000万,而在过去十二个月内,博纳影业向亭东影业累计借款金额已达3000万元。2024年年底,博纳影业还经历了核心高管流失,原博纳影业集团副总裁兼发行总经理的陈庆奕离职,今年2月入职上海电影。

2024年8月,幸福蓝海发布调整公司组织架构的公告,决定合并财务部与投资部,并撤销独立的电视剧部门,业务由子公司承接。

另外,分线发行也得到了院线的青睐。横店影视等院线通过分线发行、差异化排片提升影院的淡季利用率。

AI、短剧、非票业务,积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在主营的票务市场表现不佳后,院线都将第二增长曲线的建设拟为发展重点。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电影投资报告》中提到,2024年文旅结合成为了新的投资亮点,拓展新市场是重要的投资策略,而上市公司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探索,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2024年,横店影视签约7家衍生品公司,虽然其在年报中强调该业务收入增长显著,但并未披露具体收益情况。万达电影也透露了发力IP衍生品产业的决心,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储备了超100个IP,后续将持续加大影视、游戏、动漫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开发多种类型的周边商品,并将在网剧、音乐剧、实景娱乐、游戏、动画等多领域持续进行版权衍生品探索。春节期间,万达电影的文创产品“四喜财神”7天售磬,《哪吒之魔童脑海》周边5天售磬,这为万达电影进一步提振了信心。上海电影曾经也表示要以上影经典动画IP为蓝本,将大IP开发作为“第二赛道”。

2024年横店影视非票业务同比增加43.07%,电竞、演出、潮玩店为影院空间拓展了使用范围,而广告、水吧收入的小幅增长,带来了影院经营策略的变化。面对流媒体竞争,横店影视选择升级影院体验,包括强化特效他、展开奥运会、电竞赛事类直播活动等。幸福蓝海则通过转播洛天依演唱会、奥运会、电竞实况,以及联动“水韵江苏”推出“电影+旅游模式,以提升影院利用率。

此外,几大院线公司几乎都提到了AI技术的应用和入局微短剧策略。

但布局AI业务动作最大的是身为中国电影产业“国家队”代表的中影股份和上海电影。中影股份旗下的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展了包括电影AI译制、AI技术在电影文本和音视频内容方面的应用等研究。上海电影则牵手即梦AI,就AI内容共创、新型宣发、经典IP焕新、AI人才培养、联合开发五大方面展开合作,探索利用AI素材库降低创作门槛、承接宣传片等定制需求、IP数字化衍生等商业路径。目前已布局“AI+社交”“AI+游戏”“AI+短剧”等泛娱乐产品。

短剧方面,博纳影业拟筹划推出一集约20分钟左右的短剧,拟策划共100集的季播短剧产品,以及基于AI生成的神话故事微短剧等。横店影视则计划投资5.5亿元,用于新建影院、电视剧、微短剧等项目投资,并已经组建了专门团队负责微短剧业务。此外,幸福蓝海2024年也上线了3部短剧。

横店影视披露的数据中,2024年全国影投公司共有537个,较上年减少了12个。从银幕数量的粗放扩张转向影院精细化运营,从单一票房依赖转向多元化商业生态构建,这场由市场倒逼的变革已在进行中。AI技术重构创作流程、短剧重塑内容形态、沉浸式体验革新观影场景,传统院线正试图在流媒体与短视频的双重夹击中开辟新航道。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