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鱼儿

正文:

京东又有了新动作。

据悉,京东悄然上线了“京东点评”功能以及配套的“京东招牌榜”,这是京东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重要布局,同时也被业内视为打通“消费决策+即时转化”链路的关键一步。

从美团靠内容生态构建护城河,到阿里今年推出的“高德扫街榜”,再到京东此次上线的新功能,不难看出,互联网巨头的轮番加码让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越来越热闹,竞争格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然而,日前,就在美团、高德、抖音等玩家争斗正酣之际,京东也在本地生活赛道上按下了加速键,上线“京东点评”,意在通过促进服务标准升级、丰富优质供给、优化消费体验等方式,在本地生活领域分得一杯羹,但显然这并非易事,既面临用户心智薄弱,同时,还要直面行业竞争等多重考验。

京东低调试水点评功能

近日,在京东通过秒送频道上线的“京东点评”功能中,首席消费官体验发现,京东点评新板块包含找美食、住酒店、挑好物、去哪玩等5个频道,覆盖了京东外卖、酒旅、即时零售等本地生活业务。

类似于其他图文内容社区,京东点评的页面以种草笔记为主,双列瀑布流排布,右下角提供点赞、评论和种草三个功能。

针对京东点评的上线,京东客服回应称,该功能正处于测试阶段,针对于部分城市部分用户随机开展的,并且确认了这一新功能与外卖业务的联动,增加外卖业务用户互动和社区氛围。谈到是否开启商业化,京东客服则表示暂时没有商业化,还是测试阶段。

京东方面提到,京东点评能够实现从种草到拔草的无缝衔接。也就是说,京东方面将京东点评与其交易系统打通,从而实现“内容种草+即时转化”的消费闭环。

“京东点评”低调上线的同时,京东还推出了“京东招牌榜”,依托京东外卖业务中真实用户复购行为数据而打造的特色榜单,颇有些与高德扫街榜遥相呼应的意味。

本地生活巨头轮番加码 战火再升级

事实上,京东点评的上线意味着本地生活领域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作为本地生活服务赛道的先行者,美团、大众点评通过汇聚用户上传的菜品图片、文字评价等内容,经过算法排序形成各种推荐榜单,同时积累了海量真实用户评价。大量的UGC内容数据建立起的信任机制,以及用形成的“查点评、找好店”的强心智为其构建了内容生态护城河。

在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服务为用户提供“真品质、真堂食、真评价”的外卖服务。此外,大众点评还宣布未来5年将追加至少30亿元资金用于升级“本地生活信息基建”。

而在电商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阿里向美团的腹地发起冲刺,将淘宝闪购推入“外卖大战”之后,又宣布旗下高德地图推出“扫街榜”,涵盖美食、景点、酒店等多种业态,对商家进行综合评分、排名。

高德地图CEO郭宁表示,它不是广告榜,不是网红榜,而是根据哪家店常被导航,哪家店常被真实用户“用脚投票”等维度的靠谱数据算出来的。郭宁还宣布,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真实是榜单的核心生命力,扫街榜的核心目标就是真实反映用户的选择。

但与郭宁的雄心壮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套“用脚投票”的打法看似无懈可击,实际在落地过程中暴露出了算法与现实中的裂痕。据天天在线报道,一家停业近一年的湘菜馆仍在当地“扫街榜”湘菜品类居于首位,页面显示“近180天有1万回头客导航到店”,这或意味着算法将导航轨迹、停留时长等数据直接等同于“认可与消费”,却忽略了现实场景中用户行为的复杂性。

纵使有阿里和真实的导航数据作为加持的高德,在入局本地生活时都难免阻碍重重,对于过往侧重线上商家的京东来说,本地生活的进击或也将备受挑战。

加码背后 寻求新的增长口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此次新动作的背后,或也是其新业务承压与寻找增长突破口的迫切需求,这在其三季度业绩报告中便能窥探一二。

报告显示,京东第三季度收入为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但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仅为53亿元,同比下降54.7%,此次利润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新业务(外卖业务、京喜以及国际业务)的高额投入。

此外,随着国补政策的逐渐退潮,带电品类出现增长放缓,第三季度电子家电类收入同比仅增4.9%,而日用百货商品收入同比增长18.8%。

三季度,京东新业务虽然实现营收155.9亿元,可经营性亏损却达157亿元,这种的成本结构则让外卖业务成为短期难以卸下的“亏损包袱”。

因此,京东就必须找到破局关键,用即时消费场景带动全品类经营才能让外卖从“亏损包袱”转变为“增长引擎”,实现让外卖流量反哺电商的“主战场”,这恰恰与此次布局的核心逻辑相呼应。

后入局者 先破“心智墙”

从宏观层面来看,京东点评与招牌榜的上线是京东本地生活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行业格局重构的开始,但如果具化到京东自身来说,在巨大市场面前京东入局并非易事,其面临的用户心智、内容生态、服务协同等挑战,需通过长期主义的战略耐心逐步化解:

首先是用户心智重构的挑战,美团大众点评“看评价选商家”的认知已深入人心,用户消费时会优先查看美团评价再做决定。反观京东,作为本地生活赛道的后入者,其在餐饮服务场景的用户认知仍处于培育阶段,要打破美团已形成的心智壁垒,建立自身的差异化认知,短期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是内容生态短板,UGC评价内容积累非一日之功,而用户决策高度依赖真实评价参考,京东点评目前的内容丰富度还远远不够,如何激励用户生产优质评价、构建可信的内容生态,成为其未来要解决的关键命题;

最后是服务协同的深度。本地生活服务高度依赖线下履约能力,京东虽有物流优势,但家政、酒旅等场景的服务标准化难度更高,如果后续服务达不到标准,这或将直接影响用户复购意愿。

更为关键的是,除了直面上述两家巨头的竞争外,京东还需要应对着抖音等玩家的市场挤压。以“抖音”为例,一直以来对本地生活虎视眈眈的抖音也在持续加码相关业务,抖音生活服务发布了“心动榜”餐厅、“心动榜”酒店两大榜单,评选维度更加丰富。

结语

大厂们争相入局本地生活赛道,行业竞争已从早期粗放的流量争夺,转向内容生态构建、服务协同效率与供应链整合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比拼。

于京东而言,未来能否持续留存用户、为其种草和拔草全链路提供更可信的决策支撑,能否以“内容+交易”的深度闭环,实现差异化竞争,将成为其在这条赛道上破局的关键。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