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苏

自从《哪吒》火爆了之后,年后的文娱圈简直变了天。

2025年的文娱圈将何去何从?

最近,在两会现场,文娱领域的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围绕行业痛点、技术冲击与文化传承等议题展开热议。从AI写作的伦理边界到微短剧的生态价值,从流量演员的职业乱序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融,针对2024年文娱行业的变化与顽疾,进行深入观察并给予了不同的建议:

1.AI的伦理边界

就AI写作的边界与应用伦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麦家表示,“你当然有权用机器来写作,关键是你有没有发表的权力,是需要(相关法律)认定的。允许每个人用机器去写作,然后拿着机器写作的东西去发表、去挣稿费,我觉得这个是乱套的”。

在人工智能深度渗透文娱行业的当下,AI生成内容著作归属权的争议、AI对于文娱行业的入侵、AI对于创作者思维惯性的影响,以及AI的入侵对于一些行业就业机会的挤占都是近一年来热议的话题。

2.短视频的分级管理仍需完善

就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以及短视频平台对未成年人使用规则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靳东表示,“现在的孩子每天花大量时间刷短视频,一些短视频的内容是‘让人很担忧的’。而且学生时间是有限的,平台是不是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有这么一个审批的流程,当然也有家庭和家长的责任。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来看,一定要立法,至少要有一个非常详尽的规则(来管理)”。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51分钟,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

3.影视剧产业生态重构

全国人大代表赵冬苓表示,“一个健康市场生态包含了各种形态的剧,需要短剧、微短剧,也需要长剧,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假如你说不需要长剧了,只需要微短剧,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悲的。而且微短剧更多地是提供情绪价值,让观众的情绪得到宣泄。但人总是需要更多深刻的审美体验、更深刻的表达,这些都是微短剧做不到的”。在赵冬苓看来,“微短剧的冲击对长剧编剧来说是好事,能够让编剧能从微短剧里学到如何在有效时长内提供更强烈的戏剧冲突,能够更深入地考虑观众的情感需求”。

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微短剧从充值金额破亿,到免费微短剧APP日活跃追赶长视频平台,这对传统长剧形成冲击。但微短剧的“鲶鱼效应”影响下,呈现出的是影视剧市场对于中老年人追剧需求的忽视,以及当下观众对于更高效叙事的追求。

4.行业之风亟需治理

影视行业“唯流量论”治理的话题并不新鲜,但在当下,流量演员业务能力与影响力,以及影响力与积极影响等方面的表现并未完全成正比。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表示,“我们流量演员到底拼的是什么?只是拼的是饭圈吗?只是拼有多少粉丝给他买东西去支持他吗?但这样可能走不长久,如果想走长久的话,更应该冷静下来去深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张凯丽表示,“怎么样去正确引导流量,把流量变成正能量”是值得重视的,尤其是流量对于青少年的影响“现在很多人会绞尽脑汁去想怎么样可以一夜暴富,一夜爆红,而没有他能够接得住的东西。但无论如何,受到关注总是好事,可流量也是双刃剑,它会放大好的东西”。张凯丽同时也表示,一旦发生不好的事情时,流量带来的影响力也会迅速摧毁一个人所积攒起来的所有。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导演刘家成则就演员争番位这一具体现象进行表态。“我近期最关心影视行业自律与风气问题,比如大环境都这样了,长视频已经走在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仅有的长视频该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演员还在提番位的问题,这是我最讨厌的。演员争番逼得制片方都已经想尽办法,很多的电视剧领衔主演一串、特别主演一串、主演一串、联合主演一串,那个词都不知道该如何去编排了。”

刘家成表示,演员争番位其实是行业中的一种不正之风。“这就属于是不自律、不懂规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演职人员应该把所有精力放在创作中。七八十年代为什么没有这些干扰?一个是演员自律,琢磨的都是表演、人物,更主要的是话语权在电影厂和电视台,怎么排名是出品方的事情。比如第一根据剧本的人物(重要性)排序,谁戏份重谁排前面,第二根据完成度,你可能写的是男二,最后你那戏完成的不好,让导演剪成男四了,那你就排在第四个。这个话语权不应该给演员和经纪人,希望主管部门出台立规矩,番位合同应该是违约的,是不受支持的,一旦发现,包括行业协会都可以出手整治,这叫规范,没有这个规矩,大家就都把精力全都花在制作以外了” 。

就流量演员带来的“饭圈效应”、撕番现象等影视行业的沉疴顽疾,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曾发布《电视剧制作规范》(标准编号GY/T 357-2024),该规范中明确要求“署名顺序需以角色重要性、戏份占比、创作贡献度等为依据,避免争议。统一使用实名或艺名,且全片署名格式需一致,例如不得混用‘领衔主演’‘主演’等表述”。

5.微短剧乱象整治

全国政协委员杨松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对微短剧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文本关键词、预警名单、黑名单等过滤机制,对内容低俗、夸张博眼球等短剧及时予以整改或禁播。”同时,建议将网络微短剧纳入法律保护范畴,明确微短剧的性质认定和著作权侵权责任判定等内容”。

当前,微短剧施行分级审查制度,部分平台自审微短剧依然存在着内容低俗的问题,而同时,竖屏微短剧行业的抄袭现象泛滥,竖屏微短剧的著作权侵权责任判定亟需受到重视。

6.话剧需要导演做好基本功的守正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近年来,中国国家话剧院致力于关注青年一代话剧人才培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已经做了三年,我们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这些青年导演的才华,我们的宗旨是,如果你做中国传统的、艺术的、古典的、文学的艺术经典作品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你的叙事和表达,进行创作上的突破,但不能瞎编,我们还是要培养好导演的基本功,要作好基本功的守正”。 

在高速发展和迅速变化的行业中建立规范与标准,面对技术冲击与行业痛点,既需要创作者的适应能力,也需要政策的引导。文娱行业需要完成从“流量狂欢”到“价值共生”的蜕变,才能真正成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