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顺安
“吃了预制菜之后,觉得打开了新世界,做饭太简单了,味道跟外面卖的一摸一样,外卖不仅是预制菜而且还卖现做的价格,不如直接自己买预制菜,我真是个机灵鬼呀。”一位尝试了预制菜的打工人在社交平台分享道。
统计显示,拥抱预制菜的打工人大有人在,显然,从排斥到拥抱,预制菜不再令人谈“菜”色变,已经成为不少打工人主动与热衷的选择。
在小红书上,“预制菜推荐品牌”相关笔记已超过1800万篇。博主们通过这些笔记分享自己尝试过的预制菜,向路人安利哪些产品好吃又健康。也有人主动求推荐好吃卫生的预制菜:“出去吃饭好多饭店那种很耗时间的菜也是预制菜,但进了饭店就很贵,所以我可以用低成本,在家吃到好吃的预制菜。”
在各大电商平台,预制菜随着春节的临近也受到追捧。从单个菜品到套餐,令人眼花缭乱,销量最高的菜品已经过万。打工人只需要花费百十元,便能迅速准备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如果预算足够,还能买到佛跳墙等高档菜肴。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一方面是预制菜契合了当下忙碌的生活节奏,能够以较高性价比快速满足个人需求;另一方面,预制菜也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大趋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打工人主动出击,将选择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预制菜:“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打工人对于预制菜的态度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小鱼就是其中一个。最开始在朋友家吃到的预制菜觉得味道不错,配料表也比较干净,后来她就开始主动买一些预制菜品放在家里。
“如果自己做饭,从买菜、洗菜,到做饭吃饭,以及后续的刷锅洗碗,一顿饭下来至少要忙活一两个小时,如果做的是一道硬菜,那耗费的时间会更长。”小鱼说,预制菜方便多了,只需要简单加热,自己再做煮个米饭就可以了。
与小鱼不同,在北京从事传媒相关工作的刘哲购买预制菜的理由除了方便,还有性价比,他以酸菜鱼这个菜品为例给作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自己做买条鱼、酸菜等原材料就要花费四五十元,即便点酸菜鱼外卖也不少花费,但购买品牌的酸菜鱼预制菜也不过二三十元,后者显然更加省时省力省钱。
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如何买到好的预制菜已经成为打工人格外关注的话题,不少博主晒出购买预制菜的记录,菜品从炒饭到蒸蛋,再到小碗菜、盖浇饭等应有尽有,并且贴心的拆解配料表,筛选出更健康靠谱的预制菜产品。
尽管预制菜经常被吐槽不健康、少了烟火气,但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打工人已经主动接受预制菜,化被动为主动,筛选出更符合自己需求的菜品。
作为预制菜的高频消费者,君君认为,预制菜对外卖领域的渗透已经成为不争事实。网络上不时就会爆出相关新闻,部分外卖商家店里只有两台微波炉,或者一个微波炉,一个烧水热饭的锅,压根没有做饭的地方,几乎所用菜品都预制菜,最重要的是外卖价格相较预制菜更贵。
“去外面吃也是预制菜啊,还不如自己买,省去中间商赚差价。”君君表示,自己买的预制菜比去餐厅或者外面的预制菜好且价优,预制菜也不是虎狼之道,而是快节奏生活下很好的选择。对于是否健康的问题,君君也十分坦然,“多吃了机体会适应并且自动提高免疫力”。
显然,消费者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打着现做的幌子高价卖预制菜。知名人士罗永浩曾发微博表示,不反对预制菜,但餐厅卖预制菜并且不注明,本质就是欺骗,“即便真的做到了宣传的‘安全美味’,它也是欺骗”。这条微博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同。“预制菜价格卖正常制作价格,就是耍流氓。”有网友评论道。
预制菜B端市场生变
打工人对预制菜接受程度提升的背后,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千亿级庞大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3.1%,未来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前景看似一片大好,但预制菜领域企业的业绩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以“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605089.SH)为例,从2024年第一季度开始,公司业绩便不断下滑。
具体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了17.92%和46.94%;到了上半年末,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跌幅进一步扩大至21.53%和43.37%。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味知香前三季度营收为5.11亿元,同比下滑17.50%;净利润为6772.45万元,同比下滑36.83%。
不止味知香,其他预制菜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主营鸡肉深加工调理品的春雪食品(605567.SH)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3.93%,同期净利润同比下滑88.64%;专注水产预制菜的国联水产(300094.SZ)前三季度营收为30.13亿元,同比下滑24.14%,同期净利润-7955.9万元。主要为餐饮酒楼提供速冻米面产品的千味央厨(001215.SZ)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仅增长2.70%,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13.49%。
业内分析认为,预制菜市场呈现典型的大B端,小C端的格局,不少酒店、餐饮企业将预制菜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但这两年餐饮行业的日子不好过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公开数据显示,仅2024年上半年,国内餐饮业注销、吊销的企业数量高达105.6万家,较2023年同期的47.2万家翻了一倍多。作为产业链上游的预制菜企业难免会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预制菜领域还在不断进入新的玩家,加剧了竞争。2024年6月,海欣食品(002702.SZ)旗下长恒食品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速冻菜肴制品项目正式投产运营,主要进行水产品预制菜肴等产品的生产加工;7月,圣农发展(002299.SZ)旗下食品十厂竣工投产,设计年产能5万吨,主要生产鸡、牛、猪等肉类熟制品。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已超8000家,呈现明显的增势,2024年一季度新增注册量是去年同期的15倍有余。
在消费端,尽管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程度的提升,但这种接受是基于健康、平价等条件为前提,而不是高价的预制菜。回过味来的消费者不再为饭店里的高价预制菜买单。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不少餐饮企业高调宣布摒弃预制菜。今年11月,肯德基在旗下全门店、旗舰店等渠道下架了“自在厨房”冷冻预制食品。另有媒体报道,上海、南京、天津、杭州等地区有不少门店贴出告示,宣布杜绝预制菜。一些连锁餐饮品牌,比如老乡鸡、乡村基、海底捞、西贝等宣布要控制预制菜占比。
消费者不再被动接受预制菜,而是擦亮眼睛主动选择,倒逼餐饮企业与预制菜做出“切割”,加之预制菜行业国家标准缺失,进入门槛低导致市场竞争激烈。种种因素叠加之下,不少以B端产品为主预制菜企业高增长不再,面临着业绩阵痛。
To C 是门好生意吗
预制菜B端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C端消费者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那么,加码C端会是门好生意吗?
从数据上来看,预制菜C端消费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开源证券研报指出,2020年,C端的预制食品开始迎来消费加速周期。中信证券也曾预测,未来10年,C端预制菜市场可能会达到20%以上的增速,规模达到2000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家庭结构小型化等趋势扩大了预制菜的目标群体,叠加“懒人经济”、“一人食”,以及露营热等现象,意味着消费者对菜肴的便捷、快速等要求有所提高的同时,也为预制菜C端消费增长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可以看到,已有不少预制菜相关企业在加码C端。龙大美食(002726.SZ)对首席消费官表示,面对C端市场的需求,公司与部分头部、优质主播合作,构建了稳定、长期的核心达人合作模式。比如11月底参与“与辉同行·山东行”专场直播活动,直播间GMV超过630万元,其中超级单品轻卤肥肠的总GMV就超过420万元。
产品方面,随着蛇年春节的临近,龙大美食上线了“金蛇迎春龙大有礼”系列新春礼盒。此外,还推出了肉制品礼盒、酱卤礼盒、休闲礼盒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消费者的需求。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C端占比会逐步上升,但需要较长时间对C端进行教育。”龙大美食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持续围绕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加强产品研发,丰富产品品类,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依托,强化品牌建设和传播,不断提升在C 端的品牌形象与影响力。
以B端销售为主的千味央厨早在2022年便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从事C端业务,主要通过电商平台、便利店系统等渠道拓展市场份额。但目前处于业务探索阶段,规模较小。国联水产也在2024年期间研发了多款产品,涵盖B端和C端,同时积极拓展渠道,让消费者可以在多种渠道上买到公司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预制菜解决了消费者“食材准备和烹饪有难度、口味难调制、自己在家做不划算”等难题,对比美国、日本等市场,我国预制菜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C端消费迎来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相关企业在产品创新、食品安全、性价比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看来,尽管预制菜已经大众所认知,但仍有不少消费者对预制菜是非常抵触的,特别是南方消费者认为预制菜就是隔夜菜,担心预制菜的食品安全、营养价值和口感,所以想拓展C端市场并不是容易的。
“如果有时间,我更愿意自己做饭,虽然有点麻烦,但做饭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放松的过程。”前述消费者刘哲表示,预制菜方便、便宜,是忙碌生活下一个折中的选择,“吃多了也会觉得腻,所以会吃但不会经常吃”。
或许,预制菜企业想要在C端市场稳健发展,除了需要砍掉“中间商”,提升性价比外,消费者更在意营养与健康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注:文中小鱼、刘哲、君君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