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若菡

来源:钛媒体

安井食品(603345.SH)作为速冻食品龙头,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日前,安井食品发布公告,为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公司的境外融资能力,公司董事会宣布授予公司管理层启动港股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目前,公司计划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H股上市的具体推进工作进行商讨,关于本次H股上市的细节尚未确定。

2023年以来,预制菜行业的热度居高不下,尤其是关于“6000元酒席七成是预制菜”、“预制菜进校园”等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引起公众热议,预制菜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在国内预制菜红利渐退之际,安井食品开始加快布局海外市场。

钛媒体APP梳理发现,自2017年上市以来,安井食品频繁融资,募资额超76.76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的股东纷纷开始套现,其中控股股东累计套现近30亿元。

而对于公司赴港上市这一行为,投资者们并不买账。二级市场方面,1月22日开盘后,安井食品股价一字跌停,报收86.62元。相较于前一交易日,公司市值蒸发超28亿元,当前总市值为254.1亿元。

上市7年共融资亿元,控股股东套现近30亿元

对于此次赴港上市,安井食品表示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境外融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安井食品账上躺着超50亿元的资金,并不缺钱。截至2023年三季度,安井食品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52.31亿元、8.89亿元,两者合计61.2亿元,流动资产合计达到102.93亿元,流动负债为37.76亿元,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24.95%,公司账上资金较为宽裕。

对此,有投资者将其解读为“上市圈钱”的行为,宁愿“自降身价”也要去海外上市。

钛媒体APP注意到,自2017年上市以来,公司融资动作频繁。

自安井食品2017年IPO募资6.01亿元以来,公司分别在2018年和2020年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5亿元、9亿元。2022年,公司又通过定增的方式募资56.75亿元。上市至今,安井食品的募资总额已达76.76亿元。

频繁融资下,安井食品的股东却开始套现。

安井食品的控股股东为福建国力民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力民生)。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国力民生成立于2000年11月,章高路、陆秋文、戴玉寒以及孙钢四人为国力民生创始股东,其中章高路持有32.93%的股份,为国立民生的第一大股东。同时,也是安井食品的实控人。

在章高路掌控期间,国立民生曾多次减持安井食品股票。

2022年,国立民生开始对安井食品进行减持。当年6月至9月期间,国力民生累计减持安井食品520万股股份,共套现6.9亿元。

而后在2023年2月至6月期间,国力民生又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累计套现约22.7亿元。两年间,国力民生累计套现金额约29.6亿元,其持股比例也由之前的30%降至25%。

减持完成后,安井食品的实控人发生变更。2023年9月12日晚间,安井食品发布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公司实控人将由章高路变更为杭建英、陆秋文,但控股股东未发生变化,仍为国力民生。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不足1%

此次安井食品赴港上市,也是公司实控人发生变更后的首个重大资本运作。除了增强公司的境外融资能力,其另一目的是为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

安井食品主要从事速冻火锅料制品(以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为主)和速冻面米制品、速冻菜肴制品等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火锅料为公司基本盘,菜肴制品为第二增长曲线。

实际上,安井食品于2021年便布局海外市场,但公司的海外业务体量并不大。当前,公司境外收入主要依赖于境外子公司功夫食品(Oriental Food Express Limited)。

2021年3月,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认知度,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安井食品以总计约523万英镑收购英国功夫食品并对其进行增资。

其中,公司以273.125万英镑向功夫食品既有股东自然人DAKUN WANG购买标的企业57.5%股份,并同步向功夫食品增资250万英镑。该笔交易完成后,安井食品最终持有功夫食品69.9859%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功夫食品成立于2011年5月10日,主要业务为生产、采购及销售冷冻火锅肉卷、冷冻水饺、冷冻小笼包等速冻食品,其主要市场为英国及欧洲。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安井食品获得了功夫食品的控制权,但公司整体的海外收入规模较小。2021年至2023前三季度,安井食品境外收入分别为3522.56万元、1.08亿元、8969.31万元,占比均不足1%。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里,速冻鱼糜制品作为安井食品的核心产品,一直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

但近年来,速冻鱼糜制品的营收增速却在逐渐放缓。目前,公司菜肴制品业务收入已赶超鱼糜制品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2023年前三季度,速冻菜肴制品收入达到31.0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为30.27%,而速冻鱼糜制品则为30.98亿元,占比为30.16%,公司营收结构已发生变化。

尽管安井食品的速冻菜肴业务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在2023年前三季度,该业务营收增速也在明显放缓。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速冻菜肴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29亿元、30.24亿元、31.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41%、111.61%、47.46%。

另外,公司菜肴制品业务的毛利率一直在下滑。2020年至2022年,菜肴制品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1.97%、14.21%、11.42%。而在2023年半年报以及三季报中,安井食品并未披露该业务的毛利率。

预制菜红利渐退,公司欲发展海外业务

从行业上来看,无论是速冻食品行业还是预制菜行业,国内市场起步均较晚。

以预制菜行业为例,据了解,预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商业化经营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20世纪80年代在加拿大及一些欧洲国家迅速流行。

相较之下,中国的预制菜发展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快餐店如麦当劳、肯德基的崛起,国内开始出现净菜配送工厂,逐渐形成预制菜的初步模式。2000年前后,预制菜生产企业开始兴起,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产品品类逐渐增多,标志着行业进入了B端成长期。

尽管在B端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普通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可度仍相对有限。2020年,在“宅经济”的触发下,C端预制菜迎来高速发展。

在预制菜行业爆火之后,诸多企业纷纷加入该赛道。与安井食品身处同一速冻食品赛道的海欣食品、惠发食品、三全食品等速冻企业均在布局预制菜业务,但各自切入点不同。其中,海欣食品将全品类、全渠道拓展高端海洋水产预制菜作为其发展重点;惠发食品提出打造城市特色产业链和城市公共服务链两条预制菜产业发展链;三全食品则是结合厨电产品开发预制菜。

除速冻食品企业之外,餐饮企业如广州酒家、农业和畜牧业企业如国联水产等企业也纷纷进入该赛道,争相在市场中博得一席之地。可见国内预制菜的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不仅如此,随着预制菜的爆火,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焦点,尤其是关于“6000元酒席七成是预制菜”、“预制菜进校园”等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引发了公众对预制菜的热烈讨论,预制菜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对比来看,海外预制菜发展较为成熟,消费者对预制菜形成了较高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在此背景下,转战海外市场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