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顺安

近日,行业龙头华润啤酒(00291.HK)的一纸公告震惊了整个啤酒行业,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据华润啤酒发布的公告,执掌公司近十年,现任董事会主席侯孝海正式辞任,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侯孝海曾带领华润啤酒从区域品牌跃升为行业龙头,被认为近年来华润啤酒发展的“灵魂人物”,在57岁的节点选择离开,给出的理由是“有意投入更多时间用于个人安排”。
然而,市场更关注的是,这位“啤酒教父”在离职前两度减持股票,套现超2600万港元,减持幅度高达92%,这一动作被广泛解读为“告别信号”。侯孝海的离开不仅意味着华润啤酒一个战略周期的终结,更让外界对这家啤酒巨头的未来走向充满疑问:高端化战略能否延续,白酒业务如何破局,谁又能接棒这位“传奇掌舵人”?
侯孝海辞任华润啤酒董事长
侯孝海的离职并非毫无征兆。早在今年5月,他就两度减持华润啤酒股票,合计抛售约94万股,套现2611万港元,持股从101.8万股骤降至8万股,减持幅度高达92%。
这一举动迅速引发市场猜测,认为这位啤酒行业的老兵可能即将隐退。一个月后,猜测成真。华润啤酒在6月27日宣布侯孝海辞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职务,即时生效。
对于辞职原因,华润啤酒在公告中仅以“个人安排”一笔带过。但据接近华润啤酒的人士透露,侯孝海近年来因公司业务覆盖广、出差频繁,长期未能兼顾家庭,离职更多是出于个人生活规划。他在内部信中向团队表达了不舍,并透露未来“可能当老师”,既不会加盟喜力啤酒,也不会回成都创业。
侯孝海的职业生涯堪称中国啤酒行业的缩影。2001年,他通过社会招聘加入华润雪花啤酒,此前曾在国企首钢、外企百事可乐等公司历练。进入华润啤酒后,侯孝海历任华润雪花啤酒销售发展总监兼市场部、销售部总经理,贵州区域公司总经理,四川区域公司总经理等职位。
在华润的24年里,侯孝海主导了华润啤酒的多个关键战役:
2005年推出“勇闯天涯”品牌营销,推动雪花成为全国销量第一的啤酒品牌;
2016年提出“3+3+3”高端化战略,并在2018年以243.5亿港元收购喜力中国业务,一举打入12-15元高端价格带。
在他的带领下,华润啤酒营业额从2015年的不足3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86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从亏损41.18亿元提升至47.59亿元。
然而,辉煌背后亦有隐忧。2024年,华润啤酒营收同比下降0.76%,净利润同比下滑8.03%,这是其近7年来首次“双降”。高端啤酒增速放缓,白酒业务远未达预期,这些或许也是侯孝海选择此时离开的深层原因。
华润啤酒进入“后侯孝海时代”
侯孝海的突然离任让华润啤酒的未来战略充满变数。目前,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职位暂时空缺,由执行董事兼总裁赵春武代行职责。
与侯孝海类似,赵春武也是华润体系内成长起来的高管,2003年加入华润啤酒,较侯孝海晚2年,曾负责浙江、福建、安徽等区域市场,2023年升任总裁,全面负责日常运营。与侯孝海“外扩式”战略风格不同,赵春武更擅长精细化管理和区域市场深耕,这或许意味着华润啤酒将从激进扩张转向稳健运营。
摆在赵春武面前的挑战不小。首先是啤酒主业的高端化进程。尽管华润啤酒中高端产品占比已超50%,但2024年高端啤酒销量增速从2023年的两位数下滑至个位数,远低于青岛啤酒同期33.3%的增速。百威亚太仍以46%的高端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嘉士伯和青岛啤酒分别占据第二、第三名,喜力虽同比增长近20%,但品牌认知度仍不及科罗娜、蓝妹等竞品。如何在存量市场中进一步激活喜力的整合势能,或将是华润啤酒新管理层的首要任务。
更大的难题在于白酒业务。侯孝海在任期间豪掷超200亿元收购景芝、金种子和金沙酒业,试图打造“啤+白”双轮驱动。然而,华润啤酒2024年白酒业务营收仅21.49亿元,占总收入不足6%,远未达到“百亿规模”的目标。
金沙酒业的表现尤为惨淡。数据显示,华润啤酒收购金沙酒业时估值超百亿元,但后者营收却从2021年的36.4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21.5亿元,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仅8.47亿元,较巅峰期“腰斩”。
华润啤酒另一个白酒品牌金种子酒营收更是持续下滑,且连续亏损。根据金种子酒发布的财报,其营收从2022年的11.86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9.25亿元,亏损从1.87亿元扩大至2.57亿元。
外界普遍认为,华润啤酒白酒业务的失利,很大程度上源于华润啤酒对行业认知的偏差。啤酒依赖渠道铺货,而白酒更看重品牌溢价。华润啤酒以快消品思维运作高端白酒,叠加白酒行业调整周期的营销,导致金沙的摘要酒价格体系受到冲击,终端成交价跌破500元/瓶,远低于650元/瓶的官方指导价,出现价格倒挂。
华润啤酒面临战略调整。部分分析师认为,华润啤酒或收缩白酒战线,聚焦啤酒高端化;但也有观点指出,华润啤酒已投入巨资,难以轻易抽身,未来可能通过组织架构优化或引入专业团队改善白酒运营。
可以预见的是,侯孝海的离开,标志着华润啤酒一个时代的终结。他带领华润啤酒从区域品牌成长为行业龙头,却在白酒跨界中遭遇“滑铁卢”。如今,接力棒交到赵春武手中,他能否在高端啤酒市场守住阵地,又能否扭转白酒业务的颓势,将决定华润啤酒未来的走向。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关心的是华润啤酒是否会计提金沙酒业74亿元的商誉减值,以及“啤+白”战略是否会被重新审视。无论如何,这家啤酒巨头的下一章,注定充满挑战与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