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苏

近日《藏海传》《七根心简》《长安的荔枝》相继开播,一线演员与顶级班底强强联合的《藏海传》在云合平台的表现未达到如《庆余年》等爆款作品,而《七根心简》与《长安的荔枝》数据与口碑表现则均不见起色。

说来也巧,这3部作品的背后分别站着南派三叔、尾鱼、马伯庸这3位拥有众多高分著作的作者,命运相似的是,3位作者IP的影视化成绩,近年来均表现一般,但市场对其IP的改编热情却丝毫未减,如尾鱼IP改编的《龙骨焚香》、南派三叔的《九门》于近日开机,南派三叔筹备剧还有《灵笼》《沙海第二季》等。

就3位作者的影视化困境来看,其本质是创作逻辑与资本逻辑的碰撞。如马伯庸的作品凭借类正剧底色和头部演员加持,维持着“高投入稳回报”的工业循环;南派三叔通过掌控编剧权与制片权,将IP价值捆绑于个人品牌,以“填坑式创作”延续市场耐心;而尾鱼的困境更为严峻,在文字构建的诡谲想象被简化为流水线产品后,作品的影响力逐渐在下滑。

《长安的荔枝》开播背后:作者马伯庸成为IP资本“永动机” 

在作品正式凭借口碑打开市场之前,关于“注水”的探讨就已经成为了《长安的荔枝》影视化的第一个论题。在《长安的荔枝》原著故事里,李善德运送荔枝仅花了11天的时间,但却被剧集拉长到了35集的故事体量。

就原著来看,在运送荔枝这条故事线上,出场的人物已经足够丰富立体,通过李善德的眼睛,所看到的民生艰难、中层倾轧、上层剥削已经足够深刻,但在影视化之后,却增加了很多新人物及新人物的“丰满”故事,这虽然极大地丰富了运送荔枝的“困难”,却也让原著的读者略显失望。

严格来说,擅长写作历史可能性小说的马伯庸,作品的文学性并没有达到严肃文学作者的口碑高度,而是以考究的历史细节、小人物个体反抗的故事主题与浅尝辄止的对于结构的批判,撑起了作品的口碑。

就《长安的荔枝》这部作品来看,其定位是精致的高质量的口碑作品,但在原著“生死时速”的紧张感被臃肿冗余的故事和人物所消解、官员体系对上负责对下压迫的结构性批判被中层人物的恩怨情仇所取代、比精致的制作先一步出圈的是置景一眼假与假荔枝道具后,《长安的荔枝》则失去了托举其成为高质量作品的抓手。

在《长安的荔枝》之前,由马伯庸作品改编的剧集《古董局中局》只有5.9分、《风起洛阳》只有6.4分,而《风起陇西》和《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虽然各揽8.1分、7.9分,但两部作品的传播度与播出数据均没有达到爆款的程度。在《长安十二时辰》高口碑出圈之后,马伯庸作品影视化成绩未能再攀高峰,口碑IP+头部演员公式失灵的背后,是“矫情、故弄玄虚、看不懂”与“高质量、高立意”的观众评价两极分化。

就原著故事而言,马伯庸作品的历史细节丰富、叙事结构精巧,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其角色更像是为推动情节发展而设,人物本身的成长性有限,且如《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的荔枝》等作品底色较为压抑,对于快餐式影视消费市场而言,无疑会劝退部分观众,因此《长安的荔枝》影视化后加入了大量喜剧元素,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没能看到有效出圈的情节。

不过连续收视与口碑表现不佳之后,依然对马伯庸个人IP消耗有限。2024年,优酷筹备片单中出现了马伯庸的《幽陵道》,2023年芒果TV筹备《瓷龙入海》、爱奇艺筹备《大医》、腾讯视频筹备《食南之徒》《大明书商》,此外,新剧《两京十五日》也与近日传出了选角与开机消息。

在马伯庸IP依然受宠的背后,是《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及《长安十二时辰》等出圈口碑剧集的成功经验,以及云合集均3000+的《风起洛阳》《显微镜下的大明》、豆瓣评分达8+的《风起陇西》与《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的荔枝》等多部广告招商成绩可喜的作品,以及众多被读者认可的高分原著。作为一位影视化频率较高的作者,综合多维度来看,马伯庸作品的成功率其实并不低。

而在一定的口碑保障基础上,偏正剧风格与男频题材的作品,更容易受男演员的青睐,因此马伯庸作品影视化后并不缺头部男演员的加盟,也很少见低评级。所以,与其说马伯庸的作品受投资者认可,不如说是演员与IP的双向奔赴为一次次合作抬高了筹码,而在高投资+头部演员+强班底与热播效果或高招商效果的正向循环中,马伯庸的IP价值也得到了巩固。

相比马伯庸,同样拥有众多高分原著的南派三叔,其盗墓题材虽曾在市场中刮起反响热烈的“盗墓剧”之风,但其作品普遍口碑表现一般,不过随着向影视行业的深入发展,南派三叔从原著作者逐渐过渡到了IP作者、编剧、制片人等多重身份,在创作主导权和资本控制权的把控中,主导着自己作品的影视化节奏与方向。但多年的制作人、编剧转型路,却让南派三叔多了一个“孜孜不倦于毁自己IP”的称号。

此外,南派三叔挖坑多、填坑少的创作风格也为作品影视化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如《藏海传》的导演郑晓龙近日在采访中表示“努力填坑是创作者的一个重大工作”。

女频的异域冒险故事尚未打开局面

相比于马伯庸,尾鱼的改编运就没有那么好了。

原著评分基本在7.3分之上,且大部分作品在8分以上的尾鱼,首部被改编的IP《怨气撞铃》,影视化的作品《示铃录》豆瓣评分仅3.2分,直到2021年《司藤》出圈,尾鱼宇宙才再次受到关注。随后《西出玉门》《枭起青壤》《七根心简》《三线轮洄》等作品纷纷开拍,迄今已播出的作品中,网络电影《三线轮洄》豆瓣评分5.8分、《西出玉门》虽未爆火,但口碑与数据表现尚可,而近期在播的《七根心简》数据表现与口碑要更逊一筹。

尾鱼的作品特点在于将民俗与奇幻相融合,如风水秘术、上古诅咒等元素在影视化时难免折损,而奇诡元素、妖异事物需要特效、道具及导演的画面想象力共同辅助完成,但相比之下,尾鱼故事中,较难操作的是将八万大山、三江源等地理奇观与超自然事件进行交织呈现。不仅摄制难度高,且呈现效果也难以与读者的想象相媲美。

相较于其他IP,《司藤》比较取巧的是以女A男O的爱情线为抓手,以云南壮阔的美景为辅助,虽然有故事高潮缺失的批评声,但也没有影响到剧集破圈。而其他作品则以异域冒险为内核,与南派三叔的作品相似,在故事质量没有于核心受众圈层中受到一致好评之前,自然而然地屏蔽了部分观众。

尾鱼的故事以兼具武力值、独立意志与复杂人生的大女主为主角,《司藤》之后,其作品影视化得到了热门小花的青睐,迪丽热巴、倪妮、刘浩存以及去年凭借《九重紫》大火的孟子义均演绎其笔下角色。

然而后续剧本的质量却曾遭到尾鱼的公开抨击。2021年底,尾鱼在其个人微博发文称,除了《司藤》外,她个人对其他改编剧本的人设和故事逻辑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文中,尾鱼提到了“人设、故事与原著不符”、“剧本难看”等问题,还遭到了另一位职业编剧的抨击。由此所暴露出了行业普遍浮躁的心态,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作品的质量大打折扣了。而当作品选择小众题材作为改编方向时,作品的质量变成了破圈关键,如果质量无法令核心圈层的观众满意,纵使聚集了流量演员,也很难破圈。

在女频剧竞争激烈的剧集市场中,尾鱼IP改编剧在奇幻题材的工业化短板与对文本的轻视双重作用下,很难说能真正激活这个兼具东方奇诡美学与女性力量叙事的独特宇宙。

作者 Wang